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2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大新闻

4-1.jpg

去年6月24日,京杭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游船互联互通。

4-2.jpg

2022年12月30日,京唐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2022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第8年。三地在克服疫情影响的同时,团结一心,踔厉奋发,疏解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协同发展取得辉煌成果,三地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2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哪些大事能排进“前十”?也许1000个人眼中有1000种不同的答案。本报回顾梳理并采访了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协同办相关负责人,亮出2022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大新闻,相信它们也曾给您留下过难忘的印象。

1 京张合作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2022年2月4日至20日、3月4日至13日,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第十三届冬残奥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容,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

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的发达中心城市,携手周边不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张家口,共同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起到了区域协同联动的作用。

北京的资本、智力、教育、科技资源向张家口加速渗透,京张两地在多领域建立优势互补、梯度合理、互利共赢的合作协调机制,冬奥综合效应逐渐显现,张家口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高端滑雪聚集区和冰雪运动之城。

冬奥会举办过程中,京张三个赛区紧密合作,主动作为,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了周到、顺畅的服务,赢得了高度赞誉:“北京和张家口的协同达到了完美”。

冬奥会闭幕后,张家口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后奥运经济上。2022年7月,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开园。张家口正以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后奥运经济发展,持续推动“奥运经济”效应转化为可持续、永久性的发展动能。崇礼小城成世界瞩目的冰雪运动城市。

张家口地处北京上风上水,与北京山同脉、水同源,肩负着为首都保水源、阻风沙、送清风的重任,是拱卫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张家口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首都两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2 “牛鼻子”牵引高质量发展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也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

2017年以来,本市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近2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644个,集中疏解任务基本完成。

5年时光,曾经人潮涌动的“动批”变了模样:天和白马市场变身北矿金融科技大厦,世纪天乐市场成为北京金融科技中心……

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连续减量约110平方公里;

全市常住人口、城六区常住人口近5年来连续下降;

核心区三级医院床位累计疏解2200余张;

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新校区启用;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启动分期分批疏解。

“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首都城市发展方式实现深刻转型。”市京津冀协同办负责人说,“减法”换来高质量发展的“加法”,科技、商务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近6000个;利用拆违腾退土地实施“留白增绿”8500多公顷。

3 北京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中学“交钥匙”

2022年7月31日,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中的中学项目,实现竣工并正式移交雄安新区,将由北京四中提供办学支持。

这是继2021年12月30日幼儿园项目和2022年6月22日小学项目之后,第三个完工并交付的项目,标志着北京市全力支持雄安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取得显著的阶段性进展。

2017年8月,京冀两省市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新建幼儿园、小学、完全中学、综合医院各一所。2019年9月20日,“三校一院”项目同时开工建设,经过京雄两地近三年的共同努力,三个学校项目全部交付,医院项目将于2023年竣工。

4 大运河京冀段实现旅游通航

2022年6月24日,千年古运河,焕发新生机。满载游客的北京游船驶出通州区西集镇杨洼船闸前往大运河河北段,从大运河河北香河段中心码头开来的游船通过杨洼闸进入大运河通州段。两艘游船同时鸣笛,相向驶过杨洼闸,标志着京杭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游船互联互通。

2019年10月3日,大运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河道实现旅游通航,2021年6月26日,大运河北京段和河北香河段同步实现省市内通航。随着沿线船闸、码头建设、5A景区创建、跨省际水运启动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工作推进,京杭大运河京冀游船互联互通的目标如期完成。

大运河京冀段通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的生动实践,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京冀两地互联互通、共进共融的又一精品力作,是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新的标志性工程。

5 通州与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签280亿元大单

2022年9月15日,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成功举办。此次推介洽谈会以“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为主题,旨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原则,搭建市场化对接合作平台,帮助在京企业、行业协会等与廊坊北三县方面深入交流,推动产业、公共服务和交通基础设施向北三县地区延伸布局。

本次推介洽谈会促成了新一批合作成果,签约合作项目共37个,意向投资额约280.66亿元。其中,营商环境类签约项目1个;产业类签约项目28个;基础设施类签约项目3个;公共服务类签约项目5个。

京津冀三地发展改革委(协同办)及营商环境相关部门签订了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框架协议,主要包括1个总体协议、5个重点领域子协议。三地将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为导向,以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在商事制度、监管执法、政务服务、跨境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开展合作,全面提高区域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共同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为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6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加快构建

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发挥首都“一核”引领带动作用的主动作为,也是北京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减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已列入国家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快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为支撑,按照职住协同、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圈层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经过多年协同发展,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2021年,北京企业对“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投资次数分别是2015年的2.4倍、2.2倍、2.1倍,三个圈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万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4成。


7 京唐城铁开通 京滨城铁宝坻至北辰段同步开通

2022年12月30日,北京至唐山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同步开通运营。北京站至唐山站、北辰站间最快1小时03分、1小时32分可达。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京唐城际铁路全长15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燕郊站、大厂站、香河站、宝坻站、玉田南站、唐山西站、唐山站8座车站,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正在加快建设暂不开通运营;燕郊站、唐山站为改扩建车站,其他站为新建车站。

京滨城际铁路全长169公里,京滨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设计时速250公里,共设宝坻站、宝坻南站、北辰站3座车站,均为新建车站,其中宝坻站为京唐城际铁路与京滨城际铁路的交会站。


8 京津冀PM2.5浓度十年来降低超六成

2022年12月15日,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新闻发布会召开。近年来,在三地的共同努力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三地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步入“30+”阶段,三地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到60%以上,且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地大气污染防治按下“加速键”。十年来三地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16.3万余家、三地农村及城镇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改造近1580万户。其中北京市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天津市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基本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河北省基本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022年,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三地连续第六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共同提升重污染应急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022年,京津冀区域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北京市完成山区2.1万户居民煤改电、核心区72座燃油锅炉基本清零;天津市平原地区实现散煤基本清零、完成41台3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改造或关停;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完成10.98万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冬奥会期间,“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助力北京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冬奥蓝”得到国际国内社会一致好评。

9 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迅猛

2022年1月至9月,北京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12788.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天津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河北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6%。

京津冀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2021年京津冀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万亿元,占全国的10%。京津冀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治理、数字贸易、数字人才培养、数字技术研发等方面均位居国内前列,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结点夯实了基础。北京已形成涵盖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嵌入式软件等领域的完整数字经济产业链,数字资本、数字人才、绿色等级数据中心数量和头部企业数量等独占鳌头。天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潜力较大,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走在全国前列。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迅猛,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石家庄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集群蓬勃兴起。

目前三地在数字产业链对接和资源共享方面已卓有成效。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央企纷纷在京津冀地区规划建设数据中心,已初步形成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数据枢纽;三地成立了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注重整合三地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力量,促进京津冀在算力网络方面形成资源调配和市场联动机制,形成与全国各算力网络枢纽、数据中心建设的协调联动。算力支撑、协同攻关,正是当前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把握新机遇,继续下好三地算力的“一盘棋”,数字经济将在京畿大地绽放更多可能。

10 京津冀医疗卫生支持合作项目深入推进

本市全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市中心城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南部、西部、回天地区等重点地区转移疏解,有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据统计,目前已累计疏解核心区三级医院床位2200余张。

京津冀医疗卫生支持合作项目深入推进。本市持续推动中日友好医院、安贞医院、友谊医院等央属、市属医院对口支持北三县医疗机构,支持帮助河北燕达医院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医院与张家口市9家医院对接合作,累计指导合作医院新设科室29个,培养学科带头人57名,申报国家、省、市科研立项95项,开展新技术54项。“京廊”“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工程持续实施,共建设重点专科25个、医联体20个、名中医室站28个。 

本报记者:  韩梅;本版摄影  :常鸣

上一篇: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副中心与北三县2025年基本建成一体化交通网
下一篇: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如何推动?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