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洋洋 通讯员 刘伟)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三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会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三河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定“激情干事业、挺进三十强”的信心决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转型跨越,统筹构建“4+2”发展格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全面融入副中心,全力打造开放三河、创新三河、绿色三河、智慧三河、平安三河,为建设“五个廊坊”勇挑重担、领跑贡献,争当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全力打造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着力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对接。举全市之力推进北京地铁22号线与北京段同步通车,力促京唐城际铁路2022年通车,谋划推进M102线和城际联络线,打造“轨道上的三河”;推动密涿高速北延与京平高速对接工程年内开工;引进知名教育集团,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双语学校;与更多三甲医院开展合作;争取三年内实现“京标服务”全覆盖。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形成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高水平建设国别产业园,加强与驻华商会的对接,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国际投资集团等优质外资项目落户三河。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支持出口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做强自主品牌。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建立“海外仓”,开拓海外市场。
牢牢把握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狠抓项目建设,努力围绕与北京产业配套上项目,围绕壮大既有产业链上项目,围绕特色产业集群上项目,围绕服务业上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对接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实施园区三年“双倍增”计划,打造全国一流开发区。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政产学研资深度融合。支持奖励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级。突出培养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园,打造全国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首都东部生态屏障。坚持绿色发展,鼓励企业进行绿色节能改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深化生态修复治理,增强生态屏障功能。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让生态文明之树常青。
优化城乡发展布局,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三河样板”。落实《河北省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科学规划高品质创新街区、中央活力区、4.3平方公里商业文化街区,争创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加快推进变电站及供热厂新建,雨污分流全覆盖和海绵城市建设等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提高各级干部精细化管理城市的理念和能力,推动城市管理秩序持续优化。
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制定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校园建设攻坚行动”;争取更多京津知名学校在三河市设立分校、开展联合办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中国应急管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快推进市医院、陆道培医院、燕达医院二期等8所医院建设;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提升无物业小区规范化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落实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工作,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实施社会治理三年工程,深化“五大智慧工程”应用;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市,争创安全稳定、公平公正、法治环境良好的法治示范市。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建立文明创建常态化机制。新建一批公益性文体设施和文化标志性工程,推出一批具有三河特色的文化精品,建设提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培育壮大“文化+”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打造东部山区生态康养文旅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