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翼协同发展 “舍”“得”之间奋楫行

京津冀,自古为燕赵之地,地缘相接文化一脉,但是,“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这句流传多年的话语,又折射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同的无奈。

改变困局需要突围。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7年后的今天,京津冀呈现出怎样的模样?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记者从北京北站乘坐高铁,只用了一小时,就抵达河北张家口。这座城市,将与北京共同迎接2022年冬奥会。对河北而言,这是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机会,更将成为河北调整经济结构的抓手;对北京而言,则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又一次契机。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如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一次次“疏解”与“承接”中,有“舍”也有“得”。他们正奋楫前行,努力创造不负前人的荣光。

产业协同,创新基因“带土移植”

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胡建龙,笑着说自己是京津冀协同的受益者。公司原来在北京中关村,2018年注册到天津滨海新区,当时心里没底,只搬了一半的研发人员。到了2019年3月,不仅公司总部搬了过去,胡建龙还把妻子、孩子接到了天津。

“我们在北京保留了子公司,以获取最前沿科技信息和融资资讯。”胡建龙介绍,公司原来主要做芯片应用开发,有了中关村和滨海新区创新政策的叠加优势,他这个“农民的儿子”终于做了一直想做的智慧农业系统,去年仅智慧农业的产值就达1200万元,今年还要扩大生产规模。

在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科芯是中关村创新基因“带土移植”的样本之一。目前,园区累计注册来自北京乃至全国的企业2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隔壁就是天津科技大学,共同打造半径1公里的创新生态圈。

相比4年前每天从天津往北京跑,费尽口舌把企业引进来,园区管理人员如今更有底气,工作节奏有张有弛。“为了全产业链发展,我们现在是以投资的眼光做招商,引进企业时会考虑它能为园区带来什么。”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公司总经理助理黄超群说。

中关村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叫得响”的品牌。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过1200亿元。

告别天津,我们来到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位于河北沧州的生产基地。说它是一家“超级工厂”一点也不为过,占地面积达2052公顷,相当于287个标准足球场;如果开足马力,每小时可以生产66台汽车。记者进入车身车间,只见300多个机械臂正忙着焊接和涂胶,相比之下,100位工人倒成了点缀。

北京现代落子沧州,可谓顺势而为。2013年,其工厂满负荷生产,自身面临转型。彼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沧州成为首选,这里东临渤海,距北京200公里。北京现代投资120亿元,仅仅用了18个月就建成了比原先更为现代的沧州工厂,这也是目前在沧州落地的最大体量的产业协同项目。

以商招商,同样发生在沧州。随着北京现代的产业版图拓展,41家上下游配套企业紧随其后在沧州建厂。几家挨得近的企业,干脆直接建了运输廊桥,把零配件送到北京现代的沧州车间。

“我们85%的工人是沧州本地人。投产至今,产值已超过440亿元,纳税超过25亿元,产销突破58万辆。直接解决就业6000人,间接带动就业2.4万人。”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党委书记武兴说。沧州是全国首个主城区市政道路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城市,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北京现代加快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首钢颇有些先行者意味。一个800万吨级钢铁企业的搬迁,在全世界也是前所未有。曾经的“三高炉”,2010年12月冶炼出最后一炉铁水后停止生产。如今,它依然矗立在旧址,改造者在上面建了一个70米长的玻璃栈道,与“三高炉”的铁锈色相映成趣。南临渤海的河北唐山曹妃甸作为承接地,成为首钢的主战场。向沿海转移是钢铁业大势所趋,因为这里有更低的成本与更便捷的物流。“因港而生”的曹妃甸,也借由这一契机变得生机勃勃。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而产业的转移升级是“疏解”中的重要一环,其最终目的是高质量协同发展。“以前转向津冀的企业集中在批发市场、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议进一步落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实体清单,鼓励和敦促一些央企搬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娅娜说。

便捷交通带来“同城效应”

4月,北京春日融融。滑雪季刚过,京张高铁的车厢里依然客流不减。“我们一家三口去八达岭长城,坐这趟车从北京市区出发只要半小时,特别方便。”张先生说。

和张先生一样,多数乘客此行的目的地是八达岭。112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的首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设的京张铁路,最具标志性的“人”字形铁路就在八达岭。如今,京张高铁在其下方穿行而过。地上,青龙桥站和詹天佑雕像静静伫立;地下,八达岭长城站这座目前世界埋深最大的高铁地下站人流如织。

百年跨越。两条京张线,一条是见证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争气路”,一条是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路”。如今,从张家口至北京,乘高铁最快47分钟可达。在张家口崇礼,更便利的交通让各地滑雪爱好者慕名而来。

除京张高铁外,近年来,京津城际延长线、石济高铁、京雄城际铁路、京哈高铁相继通车,逐步连点成网。轨道上的京津冀让空间上的“一体化”,悄然变成时间上的“同城化”。

去年12月27日开通的京雄城际铁路则汇聚了更多的目光,这意味着雄安新区在建立后的第四年也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以前从北京到雄安得包车来,路上至少得花两小时,现在高铁50分钟就到了。”在京雄城际铁路的列车上,负责雄安站能源工程建设的张先生表示。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如今,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跨省养老过上“神仙日子”

通勤越来越便捷,“双城”工作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多。

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疾病专家郑胡镛教授已习惯了“双城”通勤。每周五上午,她乘坐高铁从北京到保定病区出门诊。下午查房、开会讨论重点患儿的治疗方案。17时,她乘坐高铁回京,“很方便,单程只要40分钟”。

对于医卫专家,便捷的交通圈扩大了专业技能的服务圈;而京津冀地区1亿多百姓感同身受的,是协同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养老医卫服务。

从北京通州往东,过了潮白河,就是河北三河市燕郊镇,这里距离天安门只有30公里。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记者遇到了从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退休的王老先生,他当时正在挥毫写字。今年90岁的王老先生告诉记者,他与84岁的老伴在这里“过上了神仙日子”。这里的电梯关门特别慢,家具没有棱角;游泳池的水温比一般的要高出三五摄氏度;食堂有11个,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房间的壁画下面隐藏着吸氧装置。作为国内单体运营规模最大的养老社区,这里就像一座一应俱全的“城”。“我们的客户95%来自北京,每周都有班车去北京。”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副总经理李东辉介绍。

除了养老,就医也备受关注。如何缓解京津冀看病难?与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一墙之隔,就是河北省首家获批的民营三甲综合医院燕达医院。它不仅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共建,2017年还开通了北京医保实时结算。

过去,保定人看病喜欢往北京或石家庄跑,如今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已经纳入三级儿童专科医院管理,不出保定就能享受到与北京儿童医院一样的优质医疗资源。2015年5月,保定市儿童医院受北京儿童医院托管,增挂“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标牌,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则拥有充分的经营管理自主权。6年多来,北京儿童医院共选派近6000人次专家来保定工作,结束了保定市没有儿科专业门诊和病房的历史。

(记者 黄海华 肖彤)

上一篇:赋能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发起成立
下一篇: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发挥比较优势 互利共赢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