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通武廊开展跨省际气象灾害联防

打开通武廊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工作平台,点开平台搭载的“云视”会商系统,视频里,北京市通州区气象局、天津市武清区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就位。

8月12日,京津冀地区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上午11时30分,刚刚参加完河北省气象台组织的视频连线会商,廊坊市气象台台长王清川便又通过“云视”接通了通武廊三地的气象会商。

在会商前,三地气象部门已经通过微信群进行了沟通,此次会商内容主要集中在降雨的强度和落区上。

“我们主要考虑短时强降水、雷电的出现,出现冰雹的可能性不大。要注意考虑短时强降水可能造成的城市内涝……”在通州区、武清区相继介绍各自的预报情况后,王清川也介绍了廊坊的预测。

虽分属不同的省(市),但相邻的地理位置让通武廊在京津冀这个大范围的气象预报中成为小型综合体。

会商结束,三地预报结果基本一致。“受副高外围偏南气流和高空槽的共同影响,预计12日至13日,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三地出现强降水天气,全区域将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8月12日15时许,今年入汛以来第一份《通武廊气象灾害联防服务专报》出炉,为三地汛期的联防联控提供决策参考。

王清川告诉笔者,通武廊三地的气象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廊坊市地处海河流域中下游,素有“九河下梢”之称,境内没有调蓄水库,有4个国家级蓄滞洪区,防汛压力比较大。境内有河流经北京、过廊坊、入天津,上下游关系紧密,三地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势在必行。

2017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通武廊三地气象部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在气象数据信息、专业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展开合作,构建气象灾害联防机制。

通武廊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工作平台就是由三地气象局共同组织建设的气象灾害联防和预报会商、交流的业务平台。平台集数据共享、视频会商、预警信息发布、产品共享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信息化突破省(市)界限,实现区域气象站数据、气象预报信息、服务产品共享和汛期气象服务、重大社会活动保障和灾害性天气过程联防联控。

三地还共同引进了“预警智能云呼”系统。在发布预警信号或有重大天气过程预报信息发布时,如三地中有一方发布预警信号,另外两方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预警信号手机短信提示,提醒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开展灾害防御,打破了跨省(市)收不到预警短信的壁垒,实现三地预报服务人员随时应急联防。

廊坊市气象局副局长贾贵陆表示,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努力,通武廊三地初步构建了“跨省际气象灾害联防 协同防御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模式。与此同时,三地气象部门还联合开展气象科学研究,实现科研成果跨区域示范应用。

2019年,三地气象部门联合启动了京杭大运河气象服务保障项目。项目以通州气象站网建设标准为参考,在运河沿线布设气象站网和电子显示屏,提升运河沿岸气象监测设备密度,并通过站点、雷达以及卫星的数据共享,为堤岸整修、河道治理、水体改善、北运河京津冀段旅游性通航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下一步,通武廊气象部门将围绕三地多河富水的地域特点,开展具有区域特点的强对流、雾等气象预报协同攻关,破解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气象预报和服务保障的技术难题,积极探索共同开发、联合运营、协同发展的气象合作新模式,打造智慧气象服务共同体。(河北日报记者 宋 平 通讯员 关 昊)

上一篇: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一岁啦!看看廊坊区域的“周年巨变”
下一篇:香河:在协同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