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进行的全国两会上,京津冀三省市政协主席都将目光聚焦三地协同发展,并认为应根据各自功能定位,共同实现区域发展的“营养均衡”。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有“三区一基地”的明确功能定位,也已编制了相关专项规划。 对于未来的工作重点,他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加快建设京津冀三地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畅通人流物流;第二是深化产业对接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局面;第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协作,“这也是公众可以最直观感受的一点”。 他透露,目前,三地已建立起“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的协同机制,并组织委员进行调研论证,提出意见,供政府参考。“本次两会期间,我们三人也就此进行了深入沟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在政协小组讨论中表示,北京面临严重的“城市病”,根本原因在于城市聚集的功能太多,对周边资源吸附太强。“就像有些人所说,北京和天津‘营养过剩’,周边其他地方‘营养不良’。” “城镇化的推进,光靠大城市的带动远远不够。”吉林提出,要将一些大城市的优质资源分散到周边地区,构建大中小城市相得益彰的城市群,整体带动地区协同发展。 总结中国大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他认为,城市发展的规划要从功能定位出发,设定红线,明确开发边界,注重协同意识,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实现“营养均衡”。 列席会议的天津市政协主席臧献甫尤其关注三地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协作。他提议,对京津冀地区进行严格监控,建立交流平台,制定应急预案和上下游补偿机制,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希望三地真正协同起来,建立天蓝、地绿、水清的区域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