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努力做好全面对接北京城市副中心大文章
产业布向“一盘棋” 发展质效“双提升”
深化“双创双服”活动,力促实现质效双提升,三河市坚持把牢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河北高质量发展领头雁“三大定位”,抓住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外溢利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把“精准帮扶、优质服务、转型升级、深化发展”作为活动的主基调,突出稳企业、增动能、抓创新、优环境、保平安,推进“双创双服”活动不断深化,全面提升质量和发展水平。
积极主动融入协同发展。按照“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安排部署,特别是经过首都副中心与北三县产业项目推荐会推荐,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合作共建等方式,全面推动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向北三县延伸布局,梳理出一批需要协同推进的项目,与廊坊北三县积极进行产业合作项目洽谈推介,进一步挖掘北三县的产业优势,推动形成产业链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此,三河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三河燕郊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挥毗邻首都副中心的区位优势,全面进行招商、引资等相关项目招商。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把引进和培育实体经济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以文化创意、众创空间、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4+6”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科技农业“四高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并根据副中心“控规”要求,坚持协同互补,形成分工明确、层次清晰、协同高效、创新驱动产业体系要求。重点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商贸物流和绿色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同时适当发展健康休闲、文化旅游等产业,提高对副中心的服务保障能力,与副中心形成良性互动。
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水平。在继续落实领导包联机制的基础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打造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发展新高地。实现创新创业资源要素顺畅流动,全方位融通发展。重点加强廊坊市级以上“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基地培育。并增加高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后备储备。加速引人才、强研发、抓转型、上项目步伐,加快双创示范基地、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培育更多活力强、经营好的市场主体,全面提升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积极性。加快岩峰高新技术云计算基地、兴远高科孵化器、宏祥军民融合科技孵化中心和国科稀土新材料等一批新兴项目落地。
全面增强实体经济活力。全力解决好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继续以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重点企业和行业龙头、重点服务业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精准开展帮扶,推动盈利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上市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力促重点大项目顺利实施和落地。显著提升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创新、绿色发展、质效优化、综合竞争力。进一步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凸显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全面促进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力推燕郊科技商贸物流港、盈盛生物质燃气、华夏顺泽国际现代农业科技中心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落地发展。
全面实施品牌兴企战略。持续打好“质量强市、标准兴市、品牌立市”组合拳,对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名牌优质产品给予奖励,对主导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给予重奖。引导企业将质量、品牌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营造“争一流质量、创知名品牌”的浓厚氛围。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支持新宏昌等重点企业走出国门。加快俄中商务园等境外产业园建设,带动全市更多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走出去,吸引更多外资来三河共同发展。以建投英基产业园与中关村产业园的合作作为零的突破,加强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专业化园区运营商的合作,着力提升园区建设运营水平。
全面提升民生保障能力。继续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围绕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问题,办成一批百姓普遍受益的好事实事。围绕住房保障、贫困救助和健康医疗、创业就业、交通出行、教育发展、文化惠民、人居环境、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和全面实施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特困救助和社会各项公共福利设施建设等民心工程,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面实施环境治理。以实现依托良好土地和生态资源,发展招商引资、高端融合发展新业态,大规模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继续做好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和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示牌设立、水务环境治理等重点工程。
全面改善营商环境。启动市民中心建设,出台一批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制度和规章,把各项惠企利民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以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为抓手,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发展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全面做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电子化登记注册、重点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审批事项分层管理等优质服务。通过完善政策,鼓励创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快项目落地速度,全面营造创新创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