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特色是文化协同立身之本

    国庆黄金周期间,第二届京津冀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此次活动展览面积为28000平方米,共设有动漫、乐器、非遗及工艺美术、文创设计等9个展区,吸引了大量观众前往。

  博览会有声有色,折射出京津冀文化协同的亮眼成果。京津冀地缘相接、文脉相承,各地资源禀赋深厚,具有良好的文化协同条件。这些年,三地文化一体化脚步加快,成效显著。以大厂影视小镇为例,这里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风光秀美的潮白河畔,在定位为打造“中国影视产业第一镇”后,迅速聚集了大量京津冀地区的影视文化资源,创造出“产业基地+人才孵化”的发展模式,截至2017年11月,已吸引80余家中外优秀文创企业和机构入驻,签约投资额超过100亿元,被誉为“荒土里长出来的奇迹”。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三地文化产业的兴起带来了难得机遇。当然,机遇再好,也离不开精心耕耘。离“文化中心”再近,面向的消费市场再广阔,也唯有找到独特的发展路径,才可能突出重围、赢得未来。还看大厂影视小镇,其成功绝非拥有区位优势那般简单,而是立足区位特点培育出了自身竞争力。许多选择这里的从业者,都高度评价其软硬件配套与全产业链布局模式,“小镇开通了绿色通道,项目申报和审片等环节都特别顺畅,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小镇搭建起了完整的电影流水线,让各个环节顺畅连接”。

  文化产业的立身之本是特色。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之初,便有学者提出,文化协同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上定好位、布好局,促使三地既成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地,又凸显各自特色和优势,形成互补式的文化发展格局。如今回头再看,稳步向好的协同进程中亦不乏一些遗憾,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正是文化特色不尽鲜明、优势尚未形成。过于“千篇一律”,造成资源浪费不说,也白白占用了发展空间,更遑论形成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文化协同之效,远在文化之外。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实力的持续提升,很大程度来源于上海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强劲凝聚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潮中,各地抓住机遇、找准特色、用心经营,既有望实现当地文化从“软实力”到“硬产业”的转变,也会将京津冀融合篇章书写得更加精彩。

上一篇: 河北将落地转化千项京津重大成果
下一篇:“2+26”城市明确PM2.5浓度下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