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河11项工程 加快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紧密融合

        2016年以来,三河市按照“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的排头兵、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河北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三个定位,抓住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和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等有利时机,主动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实现对接发展,积极引导域内企业接收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外溢利好,打造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交通互联工程。燕潮大桥自2015年5月正式施工,桥梁全长1118.6米,双向四车道,工程总造价2.45亿元,已于今年8月20日实现通车。自此,潮白河上4座大桥(燕潮大桥、京秦高速大桥、泃河大桥、京榆旧线跨河大桥)横跨东西,三河市实现了与北京的全方位公路接通。不仅方便了几十万北漂大军上班,也实现了京通高速、102国道进京车辆分流。在交通一体化方面,还将共同推进轻轨平谷线、京唐铁路开工建设。同时,京秦高速、密涿高速全部开通,进一步畅通三河与京津的联系通道,也缓解了首都五环、六环的通行压力。

蓝天保卫工程。三河市积极主动作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起联合推动工业企业、机动车、燃煤、扬尘污染源的联合防控和治理,针对秸秆焚烧、燃煤、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跨区域环境污染、交界区域“散乱污”企业等问题,定期开展联合清查整治,严防污染跨区域转移。

水污染治理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协同通州区、平谷区、蓟州区、宝坻区,加强跨境河流管理保护。打破行政区界限,以河流流域为单元,共同推进潮白河、鲍邱河、泃河等跨境河流的协同治理。并重点组织水务、环保等部门每季度联合开展一次巡河,重点巡查向河流内排放污水的单位治污设施运行和违法排污情况,建立问题清单并督办整改到位,推进水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三河东市区和燕郊高新开发区5座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

产业提升工程。按照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三统一”严控标准,落实执行区域统一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避免产业同质化,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加强产业链条协调互补,实现融合发展、共赢发展。

文化共创工程。积极配合做好京津冀“非遗联展暨第六届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第四届京津冀京东大鼓书会”“第四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第四届京津冀合唱音乐会”和域内的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彩色周末、广场舞展演等文化交流活动。

旅游共享工程。共建旅游一体化平台,举办“京东休闲购物旅游区”旅游交流、2018京津冀国际旅游季等系列活动,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实现京东旅游信息、资源共享。

人才一体化工程。为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智力支持,围绕创新创业重点产业和高精尖人才需求,组织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考察交流和项目对接洽谈活动。做好区域人才挂职交流工作。落实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建设高效完整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打造高效完整、实用性强的人才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平台。

基础教育工程。协同推进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中等职业学校联盟和幼儿园联盟。开展教育干部挂职锻炼、课程观摩、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等系列活动。组织部分骨干校长开展高级研修培训,加强校长间业务交流,促进校长队伍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医疗卫生合作工程。着力推进与京津等地医疗信息化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实现医患异地诊疗、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和实现异地诊疗结算。共同组织医疗卫生人才招聘会。

社会治安共管工程。拓展在区域协作交流、情报信息共享、警情互通、联勤指挥、联合办案、协查协办等社会安全治理上的合作渠道,将区域警务合作逐渐融入日常的警务合作中,共同担负起首都政治“护城河”的重大责任。

美丽乡村工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推动接壤地区的“口子镇”“口子村”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基础设施、农村绿地绿化、垃圾中转场地及设备建设,提升村镇整体环境面貌,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一篇:[河北日报] 通武廊携手种好协同发展“试验田”
下一篇:京津冀产业协同效应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