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田恬)今天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承办,“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展。
此次展览以“流动的文化”为主题,活动场地包括1号馆和11号馆。1号馆以“大运河上的文化传统”为主线,突出“运河文化”,以大运河自南向北流向为展陈布置主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的“人(传承人)、艺(核心技艺)、品(经典作品)”作为重点展陈内容,同时与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各省市人文风物、自然环境相映衬,营造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经典文化走廊景观。馆内展示了大运河沿线包括河北省在内的8省市与大运河相关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58项,近400件(组)作品。其中,河北省展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有蔚县剪纸、石影雕、曲阳石雕、易水砚制作技艺、铜胎画珐琅技艺、芦苇画、传统造船技艺等7项,50余件(组)作品。此外,河北省邢窑烧制技艺、廊坊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廊坊市三河錾刻技艺亮相11号馆非遗现场展示互动区,与参观者互动。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6月13日。
6月9日,“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展。图为展览现场。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田恬摄
6月9日,“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展。图为展出的河北省传统造船技艺作品。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田恬摄
6月9日,“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展。图为铜胎画珐琅技艺——《紫气东来》看盘。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田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