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聚焦市两会]更深更广更高 推进协同发展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骤然升温,有着“京津走廊上的明珠”美誉的廊坊,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让廊坊与京津紧密相连。“加大交通对接力度,抓住临空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着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京廊无缝隙交通网络。

一个大战略,正在京津冀徐徐展开。

一张新蓝图,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骤然升温,有着“京津走廊上的明珠”美誉的廊坊,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让廊坊与京津紧密相连。

      优势明显并不意味着可以盲目对接,为使京津冀的产业转移活水顺利流到廊坊,需要我们明确定位、找准优势、主动融入。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在新常态下更需要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更深方向、更广领域、高更层次对接提供平台,力争与京津在重大引领和关键作用的领域对接实现新突破。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必须抢抓用好协同发展重大机遇,顺势而为、借势发力,把主要精力、关键举措集中在协同发展上,在协同发展中增实力、优结构、补短板,真正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共建园区实现突破更让我市成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先行区。

      不仅如此,去年廊坊加大力度推进与京津全面对接,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要事。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机构设置获省批复,被列为省“十三五”重大建设平台,首批7个项目开工建设;西城金融商贸产业园确定选址,永清国际商贸中心开工建设,京冀通航产业园、大兴固安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固安合作园等签订合作协议。全面开展产业对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成功签约项目37项,总投资1685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基础的交通要先行。2015年1月16日,京廊通勤高铁“廊坊号”开通运行,同城概念的快捷交通模式让两地的交流合作更加顺畅。在交通对接方面,廊沧、京台高速廊坊段和京沪、津保高铁建成通车,京廊通勤高铁开通运行,京唐、廊涿、京霸、平谷线、白沟支线等轨道交通项目顺利推进,京秦、密涿高速等断头路加速对接,燕郊潮白河大桥加快建设。

     “加大交通对接力度,抓住临空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着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京廊无缝隙交通网络。”市人大代表王辉云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解决当前三地分别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也需要放眼三地共同的目标,让彼此经济社会都取得较大发展,让中国经济第三极快速崛起。这显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解决具体的问题需要新方法,实现总体的目标也需要新思路。

       在廊坊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看来,接得住、接得稳北京产业转移,除了要打通交通大动脉之外,要真正与京津深化合作对接,还需往更深方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努力。打破一亩三分地,共建平台、谋求合作共赢的呼声越来越高。

     “当务之急是尽快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科教文卫机构、金融机构、央企入驻廊坊,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市人大代表郑旭光在参加审议时说。

     “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环渤海发展这两张牌。”市人大代表于洪洋建议,应尽快出台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引进培养人才的政策。“要利用廊坊紧邻京津的地带优势,将京津人才优势转化为自己的发展优势。”

除了人才交流,于洪洋还表示,“北京有大量科技资源可以被利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等都要找到有力的科技支撑。”他建议,“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京津搞好对接,占领京津农产品市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我们将强力推动协同发展开创新局面,紧紧围绕“三区一地”发展定位,精准打造承载平台,构筑北中南三大协同发展功能区,构建对接京津区域新格局。

上一篇:京津冀两会勾勒多领域“一体化”路径 推动协同发展
下一篇:京津冀三地签订警务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