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达集团董事长李怀(左)代表燕达医院与北京通州区社保中心负责人共同签署医保管理服务协议。
12月20日,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办在京发布《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三省市初步明确了“2+4+46”个产业承接平台,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及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
凭借“医养结合”的特色,燕达国际健康城被列为“46”中的8个服务业平台之一。
燕达国际健康城入选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
成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离不开燕达人近八年来的倾力打造。
燕达国际健康城位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燕郊开发区内,是社会资本投资约150亿元兴办的,涵盖医、教、研、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资产型“大健康”产业基地,分别由河北燕达医院、医学研究院、医护培训学院、康复中心、燕达养老中心、临终关怀中心六大板块组成。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越来越明确,燕达国际健康城中的两大核心板块——河北燕达医院与燕达养老中心所散发出的活力与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突出,并成为协同发展战略下医疗与养老行业的发展标杆。
据燕达国际健康城副总裁、河北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介绍,燕达国际健康城地处京津冀腹地的中心位置,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仅6公里,由于特殊的地域位置及其自身定位等因素,燕达国际健康城已经在最近四年的发展中逐步承担起疏解首都部分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的功能。
今年92岁的沈女士是北京大兴人。早在2014年,她听说北京各大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开展医疗合作,便在燕达国际健康城内的养老院住下,其间五次因病住院,均得到较好治疗。今年3月时,沈女士突然出现腿肿症状,血压更是一下子飙升至200多。来到燕达医院后,她被诊断为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当时,老人随时可能发生心衰、脑血管和肾功能等问题,加之年事已高、血管钙化严重,手术难度非常大。经与家属反复沟通,北京朝阳医院派驻燕达医院的心脏病专家卢长林亲自操刀,为老人做了手术。如今,老人恢复得非常好。“检查不用等,住院不用排,医保实时报,专家还来自北京。”林女士表示,“术后感觉气儿顺了,也有食欲了,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燕达国际健康城下属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于2017年6月收到了2016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这意味着北京市政策补贴真正到达河北养老机构,也标志着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政策补贴正式落地。
自2017年1月河北燕达医院成功开通北京医保持卡直接结算后,日均门诊接待的北京医保患者人数增了五倍之多。从“进京就医”到“出京看病”,小小的政策突破,改变了许多普通百姓的生活。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在北京市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的350.5万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数占比从2013年的9.1%降至7.5%。
充分发挥承接平台的聚集和示范效应,助力健康中国
早在2013年10月,京冀两地政府就已经在共同签署的《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市政府关于卫生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指出——“鼓励燕达医院积极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对接,通过与北京大型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开展合作的方式提高自身医疗卫生水平”。
以此为起点,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首先达成全面联盟共建型的合作,随后又分别与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开展神经、儿科、中医领域的专科共建合作。
李海玲院长表示:“与公立医院的合作极大地扩充了燕达医院的‘人才库’。通过合作还迅速盘活了18个临床中心、3000张床位、一流的医疗设备等硬件资源。同时,燕达医院也为派驻过来的专家提供科研平台和带教支持。对于合作双方和百姓来说是一种多方共赢。”
据燕达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酝酿已久的与北京同仁医院的合作将在2018年到来之前尘埃落定,这也意味着燕达目前的四家公立医院合作阵营将再添重磅“新军”。
同时,在燕达医院的健康护航下,燕达养老中心目前在住的1600余名老人,已成为首批医养结合服务的受益者。随着未来养护二期1万张床位的投入使用,医院将全面对城内万名老人开展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治疗等类型的医疗服务。
从既往的“京津冀医疗、养老协同发展试点单位”到今天的“京津冀服务产业转移重点平台”,被持续给予厚望的燕达国际健康城将坚持走“医养结合”的道路,持续吸引和整合更多的优势资源,全力建设打造具有聚集和示范效应大健康服务产业,助力健康中国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