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庞超
2016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面落实、加快推进的关键之年。
协同发展,精准发力。“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推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领域率先突破……初步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格局。”省长张庆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参加今年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长期以来,我省发展水平与京津已形成巨大落差,要补齐短板,就要强化创新驱动、体制改革、试点示范三个关键支撑,切实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使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协同发展,重在落实。今年,我省将全面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实施省级、设区市协同发展总体规划和“三区一基地”等各类专项规划,着力促协同,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精准规划抓落实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精准确定功能分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我省全面落实
小县大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找到新角色。“大厂县域面积小,承载能力有限,可谓寸土寸金,摒弃依赖房地产的冲动,我们定位发展高端产业。”省人大代表,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北京网元圣唐娱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孟宪明说。
孟宪明是大厂人,熟悉自己的家乡。近年来,在县里支持下,孟宪明为大厂引来“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目前入驻41家CP企业,研发20款游戏,聚集互联网人才近千人,初步为大厂构建起互联网创意产业新优势。
“大厂发展互联网创意产业,得益于在协同发展中的精准定位和规划。”孟宪明代表说,由于紧邻北京,便于接收北京高端人才等要素外溢,大厂特别适合搞互联网创意产业。
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承接产业项目转移,各地要认清自己的优势,不能盲目争取、打乱仗,不能搞同质化竞争。
有序承接京津产业项目转移,还必须发挥顶层设计规划的引领作用。“今年,我省将立足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和河北‘三区一基地’定位,精准确定功能分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我省全面落实。”省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陈永久说,目前,河北正以完善规划体系为引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大框架下,加快编制出台我省的总体规划和“三区一基地”专项规划,同时结合国家有关专项规划,制定我省的具体实施意见或行动计划。
精准规划,确定功能分区,使中央规划的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空间布局要求和重点任务,落实到我省18.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搞清楚自己适合承接哪些非首都功能,适合承接哪些产业,让各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为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支持保定和廊坊打造环京津核心功能区,支持唐山、沧州、秦皇岛建设沿海率先发展区,支持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壮大冀中南功能拓展区,支持张家口、承德做优冀西北生态涵养区,支持定州、辛集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节点城市,支持环首都县(市)建设特色卫星城,努力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搭好平台促落地
——高标准规划建设集中承载地和特色微中心,使协同发展有抓手、能落地、见实效
过去,人们眼中的迁安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一钢独大,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低。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这座城市的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
“迁安利用主城区三山拱卫、两河环绕、山水融城的特色,打造滦河文化产业园区,努力发展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养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我们的产业结构正在更新。”省人大代表、迁安市委书记李忠说,未来将把迁安建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集中承载地和微中心。
迁安打造滦河文化产业园区,是我省努力搭建平台对接京津的一个缩影。代表委员认为,对河北来讲,产业园区、城镇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但一直以来,河北不少城镇和园区规模小、站位低、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承载能力还不强。
针对这类难题,我省提出精准打造发展平台,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选择和打造一批不同层次的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城镇、产业园区,使协同发展有抓手、能落地、见实效。
“目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北汽黄骅微车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相继落户、开工建设或已投产。站在新的起点上,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把产业基地、开发区等平台建设好。”省人大代表、沧州市委书记商黎光说。沧州将加快推进渤海新区现代产业基地、沧州装备制造业基地等园区平台建设,还将尽快让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承载能力强、开放程度高、项目聚集多的现代化产业开发区。
省人大代表、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介绍,保定积极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将建设一批对周边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微中心城市,在京广高铁沿线打造一批功能完整、宜业宜居、生态良好的高铁小镇,重点推进白洋淀科技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中国电谷产业园、中国电科院涞水产业园等功能园区建设,培育一批产值超500亿元、超1000亿元的园区平台。
消除壁垒补落差
——强化创新驱动、体制改革、试点示范三个关键支撑,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尽快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
京新高速,是张家口重要的进京通道。但在省政协委员、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闫登仁眼中,这条路的作用还有待提升。京新高速经常堵车,他多次见过汽车长龙排出四五公里。
面对这种现象,闫登仁委员建议,除加速修建三条进京通道外,京冀之间还应努力破解交通管理体制机制不畅难题。“两地要加强联系合作,做到交通信息互通、管理政策一致、分流限行协调,缓解京新高速堵车。”闫登仁委员说。
过去,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从业资格互不认证。这就意味着,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若是在北京培训考证,到河北就业时还要重考一回。
“从今年开始,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资格将实现互认互通。”省人大代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王亮说。这将让全省100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万名从业人员受益,借助京津人力资源,也能带动提升河北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纸证书不互认、一条高速总堵车……背后反映的是挡在三地之间的藩篱和壁垒。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体制机制改革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度保障。同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京津冀统一要素市场建设滞后,市场化水平较低,三地协同发展,还有诸多体制机制障碍需破解。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消除隐形壁垒,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开放的区域统一市场,尽快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打造区域体制机制高地。
协同发展,金融先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着力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省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行长常思勇说,2015年国开行提出3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2.1万亿元融资支持,河北分行将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坚持融智引领、顶层推动,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重点战略实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消除政策壁垒,推动三地统一市场规则形成。省政协委员、河钢邯钢副总经理刘荷香建议,在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指导下,逐步修正和统一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废除与一体化发展有冲突的地方政策和法规,在法律、法规层面降低与京津两地的政策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