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制图/展茂光
京津冀协同发展3年来,三地打破体制机制藩篱,逐步实现“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包括“断头路”“瓶颈路”在内,我省共打通、拓宽公路12条,共1400余公里。根据规划,今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断头路”将全部接通。
本报讯(记者刘荣荣)75公里,是全长2865公里的京昆高速公路上不起眼的一小段。但修通这段路,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农民段太山和村民们盼了6年。
蓝莹莹的天,绿油油的山,清凌凌的水。距十渡景区仅5公里,但由于交通不便,南峪村这些美丽的风景资源难以化为农民财源。2008年,眼瞅着京昆高速修到了涞水县,可一段“断头路”却将游客的车轮挡在了75公里外。
曾经的“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让异地交通建设存在“规划不对接、建设不同步”现象。京津冀“三地路”要畅通无阻,必须从规划建设初始阶段,实现“一张图”。
这是三地交通一体化的破题之笔。2014年,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成立,三地自此建立定期会商机制。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三家坐在一起,公路规划、线位设置、建设时序等都及时‘通气’,有问题就沟通解决。”
3年来,我省以协同优先、合作优先、对接优先为原则,与京津进行了30多次对接,并签署《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在中央和有关部委统筹下,三地共同编制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出炉,绘出京津冀交通“一张图”。
天津提出建设西南大通道津石高速公路,我省及时启动保定段、石家庄段项目,进行对接。打破体制机制藩篱,三地逐步实现“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
段太山和村民们也终于盼来好消息。
2014年12月25日,京昆高速北京段与涞水段同日竣工通车,“从涞水到北京,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缩短到40多分钟。”
驱车而来的外地游客骤然增多,南峪村变了样。
“生意挺火,端午假期3天就接待了几十位游客。”6月1日,送走最后一拨儿客人,段太山算起了账:“3天挣了3000多元,相当于过去半年的收入。”
据统计,不到3年时间,走高速到涞水旅游的北京游客增长近1倍。
打通的道路,不仅为河北带来财富,也为京津发展提速,实现了“一点通、全网活”。
潮白河,一头连着燕郊,一头连着通州,被视为河北与北京的“分界线”。为避开拥堵车流,栖居燕郊的数万名上班族每天都要徒步40分钟穿越潮白河,去对岸白庙村搭乘班车前往北京。
这一壮观的短途迁徙很快将成为记忆中的风景。正在加快建设的潮白河大桥将连接通州和燕郊,通车后从燕郊驱车到北京六环路,仅需15分钟。
“断头路”变通衢,“瓶颈路”成坦途。目前,我省已打通、拓宽京昆高速、国道111等“断头路”“瓶颈路”12条、共1400余公里。根据规划,今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断头路”将全部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