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生态共建绿意浓——河北大力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纪实(四)

鸟瞰邢台太行山区绿色之美。记者赵永辉摄

二月春来早,京津冀三地的绿色在一天天增多。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功能定位。同时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到2020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到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三年来,京津冀三地认识同向、行动同步、措施同力。

建立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三地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联合应急、联动执法,协同防治大气、水、土壤污染,共同保护碧水蓝天。

生态共建共管共享正在加强。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白洋淀和衡水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取得显著成效,京津冀正在变绿变美,区域整体生态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一套联动机制

——建立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协防共治大气、水、土壤污染

2016年11月15日,京津冀三地为期4个月的大气污染防治环保督查正式展开。

强化联动执法,形成严打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三地明确了督查重点:燃煤企业、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情况,尤其是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等行业的高架污染源,重点打击超标排放、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违法行为;集中对施工工地扬尘、渣土运输泄露遗撒问题进行整治。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更加重视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这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东部地区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严重、生态联防联治要求最为迫切的区域。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17年,PM2.5浓度控制在68微克/立方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2%以上。到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17%左右且达到国家规定要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75%,森林覆盖率达到35%。到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清水秀的美丽河北。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共建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三年来,京津冀不断加强协调合作

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建立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三地环保部门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应急联动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突出“2+4”核心区,三地协防共治大气污染。

北京与保定、廊坊,天津与沧州、唐山分别建立对口帮扶、共同治理工作机制,北京、天津在资金、技术上,分别向对口帮扶我省的城市给予援助和支持,针对重点污染源共同开展联合应急、联动执法、协同治污等合作。我省将廊坊、保定两市共18个县(市、区)部分区域划为禁煤区,2016年完成电代煤、气代煤改造31.87万户。

厉行法治,严惩环境违法行为,联动执法在加强。

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三地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开展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启动空气重污染预警。在重大活动中联合治霾,2014年11月迎来“APEC蓝”;2015年大阅兵前夕,北京、河北均创下PM2.5监测以来历史最好纪录;2016年6月23日至7月1日,三地环保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保障了2016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环境质量。跨区域处置环境问题,三地共同调查处理环保部交办的重点案件。

在协同发展“一张图”总体布局下,三地联防联控力度空前,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2016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33%。

一种全新模式

——共建生态清洁小流域,上下游共同保护水环境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京冀两地正在同治水污染、共护水环境。

原来垃圾粪肥随意堆放、环境脏乱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南瓦窑村,如今变了样。公厕已经建成,垃圾桶摆放在河道两旁,河道上还建设了滨水景观。“像一个水景公园。”60岁的村民寇九来这样说自己生活了多年的村庄。

环境的改变,是京冀两地在密云水库上游共同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成果。

张家口、承德是京津重要水源地。承德市年均向天津市水源地潘家口水库供水17亿立方米,占潘家口水库需水量的93.4%;向北京市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供水4.73亿立方米,占密云水库需水量的56.7%。北京市备用水源地——官厅水库有3/4的流域面积位于张家口市怀来县。

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地缘相接。张家口、承德被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

为实现上下游溯源治污、源头护水,我省曾多方呼吁,希望能够打破行政区划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实现这一目标带来重大机遇。

2014年4月,京冀两地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共同组成调研组对密云水库上游县域进行调研。随后,京冀两地联合编制密云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承德市丰宁、滦平、兴隆以及张家口市的赤城、沽源。

合作模式确定,项目建设紧锣密鼓推进。

截至目前,北京提供支持资金约2亿元,首批1.155亿元已拨付到位。我省也筹措资金5250万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同步治理污水、垃圾、厕所、河道。如今,密云水库上游首批50平方公里建设任务已经完成,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初显,由于上游来水增加,2016年底,密云水库蓄水量超过16亿立方米,创2000年以来蓄水量新高,水质明显变好。

让更多清水下山、净水入库,密云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任务2018年全部完成后,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将达600平方公里,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将达到8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9.66万吨。

上游生态搞不好,下游水库的水质就保证不了。得到一库清水,实现共同受益,三地不断创新合作模式。

保护滦河水质,引滦入津生态补偿试点正在推进。我省于2016年9月正式签署补偿协议,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均已到位。在这笔资金支持下,到2016年底,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用于养鱼的网箱完成清理97.9%。

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张家口、承德在行动。

张家口市以污水治理、管网改造、生态恢复、监管完善为重点,综合整治清水河环境,清水河老鸦庄断面稳定在Ⅳ类水质标准,提前达到2017年水质目标。关闭官厅水库汇流水域内50多家排污企业,使官厅水库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该市主要流域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100%。

防治滦河、潮河流域水污染,承德市2016年新、改、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21座、垃圾无害化填埋场16座、污水管网近百公里;近两年累计投资62亿元,实施项目256个,全面消除了劣Ⅴ类水体。截至2016年底,该市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

一个核心目标

——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共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昔日风沙源,今日生态林。

曾经位列张家口市五大沙丘之首的宣化区黄羊滩,治理前与沙漠无异。如今已是草木丛生,林草覆盖度超过97%,昔日风沙源变身为护卫京津的生态屏障。

黄羊滩的变化得益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

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京津冀三地互动愈加频繁。

2016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率先突破推进会在张家口召开,三地签署协议明确,未来5年在优化京津冀生态空间、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国家储备林建设等七方面实现突破。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森林面积将达到1.14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1890万亩,防沙治沙面积达到1600万亩。

今年初,京冀生态共建又传出好消息:经过积极协调,我省争取到北京市新增绿化造林资金1亿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在保定、廊坊、沧州三市建设连片森林、城郊绿地,合作造林约100万亩。

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三地合作造林进展加快。

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连续3年持续推进,北京市3年投入3亿元,在张家口、承德两市共9个县(区)完成造林30万亩。北京和承德携手,实施“稻改旱”工程,年节水量超过4个西湖的蓄水量。京津保生态过渡带2016年完成造林100万亩,保廊沧与京津绿屏相连、绿廊相通的一体化生态格局正在形成……

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让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湖海更美,我省强化生态优先理念,把植树造林与筹办冬奥会作为一号工程。

让山川大地郁郁葱葱。太行山绿化攻坚战全面启动,2016年完成造林317万亩,冬奥会赛事核心区完成造林36.8万亩……近三年来,全省累计造林1546万亩,其中,2016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23万亩,创近年来新高。全省造林绿化进入规模推进、速度和质量明显提升的新时期。

让矿山“疮疤”再披绿装。承德市有60多家矿山企业正在由矿业开发向发展非矿产业转型,沙河市19名矿主主动搞起现代农业开发……2016年,全省关闭露天矿山386个、停产整治矿山1971个、修复绿化矿山522个。

以“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为核心目标,三地携手,生态共建力度空前——

京津冀协同防控植物疫情框架协议签署,重大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在加强。协同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京津冀将毗邻地区的51个县(市、区、单位)所辖区域,分为6个协同防控联动区域。三地建立重要信息交流通报制度,提升了灾情联合应对能力。保定与北京市房山区共建百草畔——野三坡环首都国家公园。

让生态共建共享的步伐更加坚实。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跨区域碳汇交易迎来破冰之举,2014年底,承德与北京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探索利用市场手段推动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补偿,提高了地方政府植树造林、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三年来,京津冀生态共建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地一盘棋共筑生态屏障,更绿更美的京津冀正渐行渐近!


上一篇:协同培育新动能:京津三年550项科技项目落户河北
下一篇:三河市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