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中,我市首要任务就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廊坊的决策者充分知晓,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长期规划上要全面布局、全面协同;在阶段实施上一定要突出重点、集中发力。因此,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上,廊坊主动服务,主动接轨,更重要的是做到精准发力。
提高认识 精准确定功能分区
省委书记赵克志强调,贯彻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我市通过对区位条件、发展阶段、未来空间和潜力的深入分析和研判认为,必须把深入解放思想作为协同发展的引领。
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最应该做的是把同城融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多年来,我市始终围绕接轨京津做文章,在交通、产业、平台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廊坊一定要把具有同城条件的优势充分挖掘和释放,加快推进与京津的交通同网、生态同质、通讯同域,在同城融合中实现大发展。
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一定是走高端发展的路子。京津两市是全国产业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在两大巨人之间,高端发展是我们必然的选择。要通过技术高端、质量高端、形态高端,加快与京津高端产业链融为一体、高端功能互促互补,把廊坊建设成为高端产业落户发展的首选之地和高端人士创新创业的财富金区。
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成为全省辐射带动的高地。我市是河北连接京津的前沿阵地,在推进协同发展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率先探索、先行先试。要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打造战略高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全省协同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作出贡献、提供借鉴。
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始终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机遇稍纵即逝。当前全省各地已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任何一点封闭、保守、自满的心态,等、靠、要的心理,都可能使廊坊的独特优势丧失殆尽。我们一定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争一流的使命感,紧跑抢抓、奋发作为,在积极主动中赢得机会、在大干实干中获得更快发展。
9月29日,我市召开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大会,初步提出了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全国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区、首都生态护城河、京津发展轴上重要节点城市的总体定位,力争在协同发展中体现廊坊的独特作用。
率先突破 精准承接功能和产业转移
2014年4月3日,市政府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签署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协议约定,两地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在政策、规划、建设等方面同步对接,全盘规划,整合资源,实现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具体表现在:加快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现代化物流园区、专业批发市场和产业转型基地,推动西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廊坊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西城区金融优势,助推廊坊市金融产业发展;发挥两地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打造京冀一体旅游文化产品,满足两地市民文化休闲生活的需要;西城区鼓励驻区企业在廊坊相关县市加大养老服务设施等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推动西城商贸、餐饮等知名品牌、老字号的植入,加强蔬菜等农副产品对接,支持两地在教育、医疗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定期互派优秀教师、医疗骨干进行培训交流;建立人才交流培训制度,促进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互联互通。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合作、加强金融科技领域交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合作、促进民生基础领域合作以及推动干部人才领域交流等方面,我市和北京西城区的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近几个月,我们的客户增长前所未有。”河北廊坊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士杰高兴地说,每周他们都要接待新客户,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北京的互联网企业。目前入驻的电子商务企业已有5家,公司已经和廊坊市商务局达成合作意向,联合建立“电子商务基地”,将把所有电商企业纳入其中,发挥集聚效应,实现资源共享。
日前,廊坊与北京举办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吸引了上百家电子信息企业参会。
“廊坊市已建有国家、省级各类园区38个。近年来,已吸引来自中关村的15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一半以上为电子信息产业,促进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子学会总部党委书记葛程远表示,长期以来,北京廊坊两地积极开展多领域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借助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资源,将有利于廊坊打造互联网创新成果孵化示范区。
交通一体化也有实质进展。近日,从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传出好消息,未来京津冀地区将打造以“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已基本确定规划新建23条城际线路,总里程将达到3400公里。23条城际铁路中,京唐、京滨、城际铁路联络线、廊涿城际等8个项目会优先在近期开建,总里程1000公里。据专家测算,交通一体化6年预计投资1.5万亿元,规划中的项目主要是京津冀间的断头路和轨道交通。未来将逐步形成一张四通八达、连接北京和天津、河北的立体路网,使得雄踞“大七环”价值洼地的廊坊,尽享北京同城利好,一跃成为北京CBD东扩的最大受益者。
廊涿城际铁路是首都第二机场的配套工程,新机场轨道交通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京津冀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起于京沪高铁廊坊站,经北京新机场后,止于京石城际铁路涿州站,全长87公里,计划2016年底前开工建设。廊涿城际铁路作为首都第二机场的配套工程,将廊坊、涿州与新机场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既有高速铁路实现了周边城市与新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衔接。
在未来,廊坊人民将实现坐轻轨往来亦庄和市区之间。目前,廊坊已经立项准备修建与北京对接的轻轨——北京亦庄轻轨线(简称L2线)的延长线。该条线路计划以北京亦庄轻轨站为起点,一站直接到达廊坊中心城区,全程大约18公里,建成通车后,北京亦庄到廊坊城区只需15分钟。根据规划,这条轻轨将和北京的轻轨一样,将实现公交化运营,届时,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一趟车发出。
伴随着“6年内城市建设投入42万亿元”、“交通一体化投入1.5万亿元”等政策落地,我市将全面释放出城市“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的新活力。
协同发展是一道时代命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光会苦干不行,只会蛮干更不行,必须善动脑筋、善找捷径、善于借力。
廊坊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集中承载地,承接京津功能和产业转移,理应一马当先、率先突破。结合发展定位、优势基础、资源禀赋,瞄准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盯准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的方向和意向,积极参与京津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重构,引进建设更多补齐发展短板、补足产业链条、填充功能空缺、嵌入发展格局的好项目、新项目、大项目。
抢抓机遇 精准打造承接平台
平台是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核心依托,各项承接项目能否落地、见到实效,关键要看平台的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
在廊坊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高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这里完成了从研发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的全过程。总经理王治虎介绍,公司累计投入科研、中试经费28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3款产品基材配方和生产工艺设备的研制,申请专利8项,3款有机陶瓷基板已经进入产业化销售阶段。
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是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和创新发展的“试验田”,目前已建成一期孵化园板块和二期创客基地板块,可以提供众创空间、研发中试、创客工厂、专业厂房及生活配套设施,这里还可以按照企业创新创业要求提供“私人订制”服务。在孵化园板块,已经引进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8个项目,科研人员超过80名。该板块将成为“北京研发、廊坊转化”的新基地。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抓手,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最大最现实的历史性机遇,以“顶层设计、高端前沿、集群发展、创新创造”为引领,主动对接,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采取与北京园区管委会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与知名商会合作引入企业抱团发展、与专业公司合作把招商交给市场、与重要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延伸产业集群发展等方式,实现了与北京的全方位对接。在推进协同发展中,廊坊市明确了区域发展定位,提出建设“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京津产业转移提升承载地、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基地、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出台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框架和行动方案,把与京津的对接合作细化为具体规划和具体项目。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亦庄·永清产业园,首批5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与北京西城区共建现代物流园区选址和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中试孵化基地开工建设;北京大学动物试验中心建成使用;香河与清华大学共建了研发教学实践基地。在产业承接方面,总投资98亿元的润泽国际信息港、总投资18.7亿元的中轻造纸装备项目一期已经竣工投产;中兴研究院、中海油产业化基地、中核研发中心、华融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等一批高端项目正加快推进。在实施建设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中,有35%以上为京津产业转移项目。
根据协同发展的各项任务,对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特点,我市将全市39个省级以上园区,量身订做、分批打造成为功能不同、层次多样、各有侧重、独具特色的承接平台。通过借鉴亦庄·永清高新区、中关村·固安大清河开发区发展模式,谋划建设更多合作共建园区;以北三县协同发展示范区为依托,打造通州、北三县、武清区域同城融合新典范;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打造廊坊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国家优惠政策的聚集区、商务贸易的集散地,不断释放临空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廊坊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谱写鸿篇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