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示制作/王慧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获悉,京津冀发展顶层设计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总规划》已编制完成,有望于近期正式公布。《规划》将明确三地区域定位:其中,北京被定位为“研发中心”,天津将致力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河北则朝着“全国物流基地”的方向。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对京津冀一体化都有哪些新的想法?做了什么样的准备?
北京:
产业外迁
带动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表态称,今年中央将颁布京津冀三地规划框架纲要。京津冀三地要按照总规,分别制定各自的规划,特别是在交通、环保、产业发展上要具体化。
一体化重点在哪儿?
过去“环首都贫困” 产业将如何承接
北京71%的产业活动单位、71.8%的从业人员都集中在中心城区,因此疏解非首都功能迫在眉睫。首先要回答往哪里疏,谁来承接的问题。
“北京周边被河北固安、三河等14个县市以及天津的武清、 蓟县环绕,河北、天津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天然选择。”不过,李士祥坦言,过去大家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区域一体化发展落后,周边县市形成了环首都贫困带。
公共服务合作领域,京津冀三地实施了有益试点。李士祥介绍,北京的朝阳医院和河北燕郊的燕达医院进行合作,朝阳医院14个科室到燕达医院进行就诊。他说,朝阳医院之后,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一些重要的、有影响的医疗资源也采取了组织性就医的方式,使很多河北的老百姓不用再到北京看病。
此外,在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科技共同体建设上,京津冀也已行动起来,如北京的科技资源与河北搭建中关村科技创新的共同体。李士祥认为,相信企业会有自主选择,今年会有很大的进展。
一体化难点在哪儿?
三地打造新的经济共同体
京津冀协同发展困难难免存在。李士祥认为,京津冀三地要跳出自有的体制和各自的区划限制、障碍,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打造经济机构和空间结构的新的共同体。北京有疏解需求,有产业链发展的需求,比如北汽第四工厂放在河北沧州,不仅当地受益,北京产能也得到提升。再比如,动批外迁不是简单把批发市场这个业态推到河北,而是一种优势互补,机制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动批有一个动批网设在北京,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在北京发布信息,建设体验和展示中心,以及工业的设计和研发中心,而物流放在河北。”李士祥称,这一方面利用北京的人才和信息优势,为动批网继续创造条件,同时与河北一起对物流园区进行合力打造。这在北京过去是难以实现的,因为空间有限,成本太高,而在河北完全具备条件。
天津:怎么打造制造业基地?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总规划》,天津将致力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协同发展中的天津,将怎么加强产业对接?又将怎样融入京津冀一体化?
“产业对接”如何推进?
借重首都资源 向河北延伸产业链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工信委主任李朝兴向北青报记者介绍,加强产业对接转移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体内容。“截至目前,通过产业对接已达成增资项目15个,总投资600亿元;签约18项,投资1351亿元,还有一批项目正在积极跟进。”
李朝兴表示,产业对接方面的侧重点,“积极借重首都资源,主动向河北省延伸产业链。”他举例说道,“比如我们天津的一家中药领军企业,将产业链延展到了河北安国,由于当地药材种植面积广,从而成为该药企的原材料基地。所以在这个产业对接的过程里,不是简单地承接和转移,而是三地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互补,发挥1+1+1>3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宝坻区京津科技新城、东丽区国家科技资源服务业基地等已启动建设,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则是天津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交通一体化”怎么落实?
应构筑京津“双核”区域交通中枢
在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霍兵看来,交通一体化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和坚实基础。
他向北青报记者介绍,“当前,由于铁路、公路路网以北京为中心对外放射,使大量东北至华北、西北的过境交通,以及天津通往北部、西部地区的过境交通都需要经过北京,造成北京铁路枢纽超负荷运转、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进而带来环境污染、安保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而与此同时,津冀交通枢纽能力富余。”
他建议,应增强天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构筑京津“双核”区域交通组织中枢,转变以北京为单核的区域交通组织模式,突出天津区位优势和中心城市辐射作用。
此外,天津如何实现与河北地区的互动也备受瞩目。
霍兵直言,虽然京津间交通联系便捷,但天津至石家庄、保定、承德、张家口铁路运行时间长达4小时以上,冀中南与冀东城镇间铁路联系的中转组织功能仍主要由北京枢纽承担,天津枢纽区域交通组织功能亟须进一步加强。
河北:要打破“陡坡效应”
过去,河北不少地区为保证北京发展“让路”;而今,京津冀一体化给他们带来新的机遇。对于今后如何发展,他们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再是对北京、天津产业转移的全盘吸收,而是要打破“陡坡效应”,要项目,更要人才。
如何借北京的“力”?
河北更希望引进人才和科技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认为:“京津冀最大问题是人才优势的差距。”他说,每年高考招生时一流的学生都报考了北京、天津的院校,毕业后很少有回到河北的,河北人才流失严重。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说,去年调研发现,河北三支队伍整体素质在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力上都有问题。党政干部队伍里高素质人才很少。企业家队伍里,管理型、科技型企业家占的比重太少,搞傻大黑粗等产业的占80%。科技工作队伍中的领军人才凤毛麟角、结构不优、总量不够。
“河北在协同发展中最大的动力和优势就是能够借北京人才和科技之力。今后,我们更多着眼的将不是从北京引入项目,而是引入人才和科技,这是我们协同发展中的战略支点。”赵勇说,河北将提供一切优惠政策,打破一切阻碍人才流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障碍和壁垒,创造好的政策环境、生活环境,来吸引京津人才参与河北绿色崛起,推动河北跨越发展。
一体化什么要先行?
污染企业一家都不要
“京津冀一体化生态环境要先行。”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认为,在京津冀主体规划出台后,还应该专门制定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实施方案,三地应该尽快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执法,消除因地方环保标准不统一带来的企业成本差距,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范现国十分赞同。他说,企业在河北发展的成本的确较高,因为河北执行的环保标准比其他地区高。“现在河北很多企业有的不挣钱,有的挣了点钱,也都投入到环保上了。”他呼吁,能否让企业享受到更加一体化的政策,比如对电网电价同高速公路一样标准化收费,让企业用电大户和发电大户实现市场化对接,获得成本优势,这样“一些企业可能也不愿在北京,而愿意来河北。”
陈国鹰认为,北京不会将有污染的企业转移到河北。因为污染的转移没有意义,“有污染的企业我们一家也不承接。”
怎样才有吸引力?
打破“陡坡效应”要有好环境
赵勇认为,对于加快河北发展,总书记提出了缩小差距,这并不是要把北京、天津的发展速度拉下来,而是要把河北的速度搞上去。不过,现实是“天津今年增长率是10,北京是7.5,而我们是7,差距越来越大。”
在差距这么大的情况下,北京有些要素很难流到河北。他打了个比方:“一个是在台面上的北京生活质量水平,一个是在地板上的河北生活质量水平,这是‘陡坡效应’,不论是医疗、上学、空气,还是工资待遇,一下子下一个陡坡谁都不愿意,这时候想让各种先进要素流到河北去都流不动,因为它们不愿意流动。”赵勇说,等把陡坡抬上去变成缓坡后,河北的吸引力自然会增加,功能疏解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全国人大代表靳保芳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河北要想把经济搞上去,得有好的东西吸引人家来,否则政策不好、环境不好,人家来干吗。”
赵勇说,在与北京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发现,非首都核心功能要转移,没有好处根本转不动。“我们要摸清楚企业要什么好处,我们能提供什么好处,才能转移得动,光靠行政命令不行,没那么简单的事。”
一体化重点在哪儿?
具体落地政策要跟上
长久以来,包括保定在内的河北一些地区为保证北京的发展做出大量牺牲,而今动批大多数商户都迁入了保定白沟。“这么多年保定发展慢,现在终于等到了发展机遇。”保定市副市长闫立英说。
闫立英认为,保定对接北京产业依托了现有产业基础,比如白沟是全国小商品集散地,有着非常优越的条件,与北京市场对接后,既可以解决北京的拥堵和人口问题,还能把白沟的商贸城做大做强。
在闫立英看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格局奠定后,三地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不是谁大谁小,而是平等性的互相补充。通过承接产业,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将洼地做起来,发展成为增长极。“这对保定是一个机遇,当然我们还要继续服务北京。”
有代表认为,目前三地协同发展中仍存在一头冷一头热的问题,对此闫立英觉得:“接触中感觉北京的态度还很明确,也很积极主动,但是具体的落地政策比较少。”她认为,三地协同发展仅靠单一的地方推动确实比较难,毕竟这是国家战略性布局层面的问题,应该由更高层面来推动。
对话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
京津冀排放标准 统一规划要更细
记者:您觉得京津冀协同治污的进展大吗?
孙淦:APEC蓝形成常态确实很难,产业结构要调整。现在我们的周边那么多重化工业,排污那么严重,北京地区怎么会不污染?所以要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一调整,就业问题就来了,几十万职工怎么转?此外,能源结构也要调整。我们现在是以煤为主,大家都知道煤(造成的)污染很严重。我们到北京、天津、河北调研,当地提出的意见就是增加天然气供应。国产的少,千方百计进口,又不够分。清洁能源方面,太阳能、风能都在搞,但是现在还代替不了化石(燃料)。所以,这个调整要有个过程。
记者:您之前的调研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孙淦:各地都要求了减煤的指标,北京减1200万吨,天津1000万吨。减煤很困难。比如说,锅炉改造方面,因改造而节省的煤要计算在减煤指标当中,但是目前,发电厂还没有将这列入其中。所以在没有替代能源的情况下,减煤很不容易。把锅炉改成集中供热,或者把小锅炉变成大锅炉,通过这些措施来做。企业要增加处理排放的设施,但是资金投入是个问题,所以要求从政策上来解决。比如,电厂能否提高些电价,把这个投入消化掉。
记者:现在包括大气十条、京津冀的实施细则都有了,为什么还要制定区域规划?
孙淦:这主要是用来进行协同调控的。比如,排放标准方面,能不能统一起来?很多方面都需要更细的规划。这是调研的时候各地提的,大气污染治理的协同治理规划尽快出台。因为现在国务院出台了大气十条,环保部等六个部委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实施细则,但是三个省市反映,这个实施细则代替不了具体的规划,总理报告也讲了,要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大气污染不像土壤和水,水流在什么地方你是知道的,大气污染靠北京治理,完全不行,必须要联合天津和河北及周边省区市。因此,协同发展还必须协同治理,就是联防联动。
本版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李天际 桂田田 岳菲菲
京津冀
区域土地总面积为21.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亿多人。
北京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约2115万人
天津面积
11946.88平方公里
人口约1516万
河北
面积18.88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728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