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京津走廊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
——河北廊坊市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纪实
眼下,在河北省廊坊市远村现代农业园区占地200亩的温室大棚里,菊香飘逸,村民们正忙着采菊花。这里种植着号称“菊王”的河北香菊,成为园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像远村这样有规模、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在被称为“京津走廊”的廊坊已成遍地开花之势。近年来,全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高起点谋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着力构建规划布局合理、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体系,在燕赵大地打造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益,农民持续增收的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
搭上园区建设“快速车”,打好都市农业“关键牌”
地处京津走廊,廊坊市在全国拥有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近年来,该市准确把握京津市场高品质需求,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和攻坚点。
“我们依据‘品种高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管理高端、产品高端’的要求,以高端蔬菜、生态休闲为重点,充分发挥园区在聚集生产要素、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廊坊市农业局局长刘桂龙告诉记者。
要想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打响廊坊都市农业的招牌,廊坊需要“杀手锏”,而现代农业园区无疑是该市手中的一张“关键牌”。
按照廊坊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标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在1万亩以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在2000亩以上,县级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在500亩以上。这般高起点的规模标准,是京津这两个寸土寸金的城市所不可比拟的。
廊坊市高度重视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将其列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进行督导,并组织农业局进行反复深入摸底调研。在引导各项惠农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园区的同时,市财政2016年列支5000万元,专项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由此,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始驶入“快车区”。
前,廊坊市有大厂、安次、固安和永清远村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香河县荷花产业园区、三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永清新苑阳光园区等第一批9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及已评审认定的31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
按照规划,到2017年底,廊坊市将建成1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0个以上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和一批高标准设施农业园、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的规模基地、一批新型经营农场。
高科技“武装”设施农业,高端有机农产品成市场“新宠”
相比传统农业对农产品数量的要求,都市现代农业更关注农产品的质量,以满足市场对高端农产品的需求。廊坊市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以发展高端设施农业、生产高端农产品为重点,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产品供给,增强农业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效推进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位于永清县刘其营乡的新苑阳光现代农业园区,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新苑阳光安全农产品体系”和利用互联网思维搭建“全栈式的智慧农业系统”。
在这里,通过全栈式追溯服务平台,实现了从土壤、空气、水质、投入品到蔬菜生长、采摘、储藏、配送全过程的安全管控。而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查知自己购买的蔬菜是如何播种、施肥,又是何时装车配送的,甚至细化到生长的气象条件及投入品信息,使食品安全看得见、信得过。
走进园区宽敞明亮的温室大棚,红叶生菜、紫叶生菜、罗马生菜……不同品种的生菜色彩不一,但都长势旺盛。令记者赞叹的是,这些生菜不是栽在土里的,而是生长在一根根装有营养液的白色塑料管里。技术人员介绍说,这是园区主推的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只通过一根长长的管线,就能实现智能控制大棚中滴灌、微喷设备的开启、浇水或按事先设定的配比施肥,这种“水耕蔬菜”模式即是精准农业的生动写照。
这种模式给园区带来多方面的显著效益:大幅降低了蔬菜用水量,比有土栽培节约50%的水;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工人只要把苗投在水槽中即可,一分钟一人能种20株左右的种苗;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益,1年可种8茬菜;大幅度减少了农药使用,保证了蔬菜的安全健康和品质优良。
高品质的菜,瞄准的是高端市场。园区的蔬菜在1个月生长期后,将以盆栽蔬菜、活体蔬菜、鲜菜等形式进入家庭厨房及生态餐厅。而一盆盆栽红叶散生菜,只因为其长得像花儿一样,在北京国贸身价就高达30元,成为许多上班族办公室里的“新宠”。
目前,园区已与麦当劳等多家知名餐饮机构、医疗机构和婴幼儿机构签订了蔬菜周年供应合同,日供应西红柿、黄瓜、萝卜等农产品达到10吨。园区还与北京、廊坊地区的2000多个家庭签订周年供应合作订单,提供冷链宅配服务。
“千园千面”推进多元化产业融合,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一朵菊花卖到十七八块钱,这令人很难相信,而在永清县的远村现代农业园区,这样高价格的菊花很受市场追捧。
在远村这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里,种植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培育的药食两用菊花新品种——河北香菊,全年收入可达5000万元以上。近几年,远村现代农业园区以村集体经济为基础,通过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形成了与农户利益紧密联结的机制。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每亩近千元的土地租金,在园区企业务工每天收入100元左右,还可享受部分园区项目4%的利润分红。2015年,仅企业利润分红一项,村民就获得52.2万元的收益。
如今的远村现代农业园区集生猪养殖、生态餐厅、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主导产业为一体,成为廊坊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与远村现代农业园区形成犄角之势的香河县刘宋镇庆功台村,以荷藕种植、生产、加工为主,打造了集创意体验、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荷花产业园区。
据村党支部书记范国生介绍,目前全村藕荷种植已经扩大到了1.36万多亩,栽植红莲等观赏荷花1.2万多株。他告诉记者:“现在不光买藕的客商络绎不绝,很多京津游客也慕名而来。”
远村模式、庆功台模式也只是廊坊市现代农业园区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要“千园千面”,不要“千园一面”,注重特色是廊坊市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基本格调。廊坊市结合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基础,通过与当地文化、旅游联动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向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方向迈进,也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路径。截至6月,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财政补贴资金8.8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91.14亿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园区总产值1443.44亿元,带动农民14.47万人,农民人均收入1.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