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廊坊市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现状及对策

市委农工部 市委党校



河北省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于2015年启动建设,是科技部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之一,同时也是我省首个国家级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战略平台。示范带将以毗邻北京的14个县(市、区)为核心区,涉及我市的有三河、大厂、香河、广阳、安次、固安6县(市、区),到2020年建成京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对优化京津冀城市群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廊坊现代农业发展,占领农业科技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一、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廊坊以科技兴农为抓手,通过加强龙头带动、品牌培育、技术引进、载体建设,在现代农业资金投入、新品种引进推广、科技服务网络构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扶持龙头企业,汇聚现代农业科技进步能量。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业科技升级的主导力量。全市在环首都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中,通过加大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力度,带动农业科技进步,拉动农民就业,提升农业竞争力。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48家,市级261家,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龙头企业项目49个。以华夏畜牧(三河)有限公司为例,他们通过引进优质荷斯坦奶牛、应用高科技繁育技术、配料设备、挤奶装置,实施现代化计算机系统管理,奶牛平均产奶量9000公斤以上,蛋白质含量由原来的3.0提高到3.4以上,细菌含量则由5万CFU每毫升下降到1万CFU每毫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部分县(市、区)的调研来看,龙头企业的拉动效应已充分显现出来。如顺斋、农合、兴芦等龙头企业在基地规模、科技水平、带动能力等方面不断增强,带动周边50个村街,3万农户。从全市看,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达到55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6%,辐射带动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150万亩,带动基地奶牛养殖量6.6万头,肉牛17.3万头,生猪126.8万头,禽类1284.6万只,带动农户增收12.9亿元,户均增收2346元。


2、培育知名品牌,带动现代农业科技上档升级。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培育,在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打造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市充分发挥环首都的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培育、壮大和保护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形成了以抓产业培育品牌,以品牌支撑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批实力强、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已经成为廊坊特色农业的标志。一方面,知名农产品品牌不断增加,逐渐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全市已拥有省级以上产业化知名品牌62个,其中省著名商标39个,省名牌产品16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华日、汇福、梅花、福成、燕北、鑫利、又一家),中国名牌产品1个(华日),中华老字号1个(争荣),全部出自食品加工企业。建成福成肉牛、福华肉牛、明慧猪肉、正大肉鸭、康达肉鸡、胜芳鸭蛋等名牌企业十余家,注册畜产品品牌35个。全市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4个,绿色食品291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认定无公害产地121个。另一方面,品牌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带动了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上档升级。全市26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中,有65家企业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具有技术职称的科研人员132人,研发和应用了40多项新技术,试验和示范了200多项新品种,获得和引进了30多项新专利。单宁的提取、氨基酸的生产、绿色微生物植物蛋白源应用、大豆浓缩蛋白与分离蛋白等13项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强化技术引进,占领现代农业科技战略高地。开展技术合作,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是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的重中之重。各县(市、区)坚持做到“两依靠”,围绕首都消费需求,做足京津文章,实现了科技引领创新和发展。紧紧依靠京津冀市场。伴随着首都倡导绿色理念,无公害食品、养生保健食品需求上升的新变化,环首都各县(市、区)都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养生保健特色农产品的引进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如固安县与德国专家合作开展优质安全蔬菜生产项目,更加注重蔬菜病虫害预防,创造了减少农药用量、节约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蔬菜种植综合效益的新模式,引进的特色保健品种金秋葵,已经与北京东城区签订了包销合同。紧紧依靠京津科技力量。首都是我国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环首都各县(市、区)都把利用首都“外脑”,与首都科研院所合作作为提升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抓手,通过与首都科研院所合作,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基地。如固安亚农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合作,建设实验场和养殖基地。其主要养殖中国农大优质柴鸡——农大三号。公司常年聘请北农大养殖专家和饲料专家,利用微生物技术研制、开发新的发酵饲料,配以菊花粉、松枝粉和虫粉蛋白,采用半散养方式进行科学养殖,年经营额达到700余万元。同时,各地还注重与首都市场经销商合作,推广高科技的农产品。如固安、三河与北京各大超市签订合作销售合同,农超对接超过100余家,保证了高科技农产品及时推向北京市场。


4、建设平台载体,增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后劲。建立健全适应市场体制机制的农业科技平台载体与服务机制,既是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的有力支撑,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是强化园区建设,打造企业发展平台。环首都的几个县(市、区)都建设了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园区建设引导现代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入驻,引进和推广高科技品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园区69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园区14家,各类园区总投资达到120亿元,建设面积80.7万亩,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60亿元。如三河农业科技园区入驻企业30家,形成了畜牧、花木、蔬菜、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二是强化合作社建设,打造农民增收载体。农业合作组织是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合作社建设,将科技与农业结合起来,与市场结合起来,形成种植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农业科技化、服务系列化的高标准现代农业模式。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245个,产值达到23.6亿,共带动农户9.5万户。以固安顺斋蔬菜合作社为例,该社成立于2007年4月,注册资金563.2万元,现有社员1400户,基地面积1.5万亩,采取“五化、六统一”运营模式,以保证蔬菜产品质量,成为河北省重点推介十大品牌之一,被评为省级科技示范园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去年以来,合作社共带动周边34个村街,辐射带动农户5000余户,增加农户收入5000元,年销售额8000万元以上。三是强化科技下乡,提升农民科技水平。全市着力开展了“百万农民大培训”、“四有”农业科技服务等活动,在全市形成了全覆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农业科技服务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现场指导等4800多场次,培训农民110万余人次。同时在廊坊电视台开设《农博士话农事》和《食在好源头》栏目,由市农林科学院专家讲解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和果蔬食用安全常识。印发《实用科技信息》100期42万余份,累计选派970名科技特派员,实施农业科技项目58个,引进、集成和示范新技术118项、新品种86个,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科学素养和科技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农业的弱势地位,对地方税收和GDP增长的数据贡献不大,仍存在着偏重于环首都工业项目,对环首都农业项目花的精力和投入力度相对低一些、小一些。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全市的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规划出台缓慢,缺乏建设的方向性、引领性。各地在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带的过程中,在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上,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自发状态。另一方面组织发展力度不够。无论是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还是与京津的市场对接,大多数都是农业企业各自为战,没有像工商业那样有政府方面组织的对接平台,各地对此也没有具体的统计与管理。


2、环首都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发达国家的环首都农业,多数是通过都市圈发达的科技为支撑,农业人口比例小,高效农业比例大,形成了具有环绕大都市特色的农业形态。荷兰的人口密度大,农业紧靠大中城市,西部三省(乌得勒支、北荷兰省、南荷兰省,简称西三省)的铁路、公路密如蛛网,把荷兰最重要的城市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城市连绵带。其人口超过600万,占全国人口的2/3。荷兰通过发展集成农业,将农业技术集成到农业装备中,然后把这种农业装备以50%以上的政府补贴直接销售给农户,以解决推广系列复杂的农业技术所形成的成本大、风险高的问题。廊坊的设施农业比例与其相比有很大差距,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土地仍然种植低附加值的大田作物。1994年到2001期间,荷兰的农业就业人数从28.2万下降到26.8万,农业人口占全国比例不到3%。与此相比,廊坊目前的城镇化率为54%,以户籍人口统计仅37.52%,将近一半的农业从业人口,与荷兰相比差距极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未来廊坊减少农业人口比例,增加科技含量,转变生产结构,提升农业的环首都特色是一项艰巨任务。


3、产业发展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农业园区建设简单重复。虽然单个园区的科技应用水平比较高,但从整体上考察,各地的经营项目存在简单重复的现象,产品主要集中在无公害农产品、农业观光旅游等范围,以初级农产品的提供为主,进一步的深加工不多,压缩了利润空间。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仍显不足,尚未形成集群发展优势。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仅有5家,超过1亿元的有22家,大多数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不强,66%的农户参与度仍然有提升的余地。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还没得到根本解决,需要进一步突出特色和增加规模。三是园区内部没有形成功能互补的产业链条,引进的企业相互关联性不强,有的一个园区之内规划了五六个主导产业,导致每个产业都不突出,这也是产业发展缺乏特色的重要原因。


4、科技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基层农业科技队伍不强,表现在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农业专业的本科和专科毕业生是农业园区的技术力量主体,硕士生和博士生等高学历人才严重不足,仅占20%左右。现有的农业专家知识老化,对农业新技术的掌握和推广感到力不从心,人才队伍的断层现象也比较普遍。二是园区带动作用不够,对当地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并未起到明显的拉动效应。现有的“公司+农户”模式下,农户只负责按照公司技术指导的要求进行产品生产,达到要求就可以按质按量交产品,达不到要求就受到损失。农民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主动学习科技的意向不明显。三是新型职业农民缺乏。由于区位条件的影响,环首都农民往往把外出打工和经商办企业作为主要经营手段,种地收入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构成,以农为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十分匮乏,占比不足1%,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对策及建议


1、完善一组规划,明晰科技示范带建设思路。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按照“搭平台——抓创新——转成果——创品牌——壮企业——强园区——建集群”的推进路径,实施“1516”科技示范工程,即:打造1个农业硅谷创新高地,建设50个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平台,培育100个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壮大6个创新型农业产业的总体规划要求,搞好农业科技发展区域规划。一是产业发展规划。瞄准首都市场,满足高端需要,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绿色生态农业,向高质量、高价格、高效益方向发展。二是政府扶持规划。对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和企业加大资金帮扶,以破解其资金短缺的难题,促进其发展。三是合作发展规划。进一步壮大农业合作组织,发挥其组织农户,联系市场的重要纽带作用,生产出市场效益好、产品需要量高的优质农产品。


2、夯实三大基础,增强科技示范带建设动能。一是壮大和优化园区基础。鼓励现有园区进一步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增收效果明显的现代农业项目,在土地流转、资金融通、政策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向给予倾斜。二是充实和培育人才基础。吸引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中试基地。建立区域资源共享的京津冀专家人才库、科技成果库、需求信息库。推进京津人才为廊坊发展做出贡献。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培训,培养职业化的新农民。三是深化和拓展农业合作基础。鼓励原有农业专业合作社向合作联社的方向发展。现在江苏、上海等地的养殖合作社通过组织联社,在科技成果转化、生产成本压缩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应创新合作发展机制,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组织在环首都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健全四个体系,拓宽科技示范带建设领域。健全科技推广、产业链条、科技培训、人才引进四大体系,打造、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培育与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现代农业科技由点向面、由单一向系统延伸的重要途径。实际上,廊坊农业产业转型和集中度提高的趋势已日趋明显,农业产业链打造和延伸的经营格局,正从局部探索转入全面深入发展阶段。我们要抓住环首都科技示范带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推动农业产业链建设,尽快形成市场主导、企业推进、规模扩大、上下一体、领域延伸的新局面,使科技示范带建设形成体系,惠及更广大群众。尤其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在此过程中积极承担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技术进步等多项重要职责功能。


4、创新五种机制,提供科技示范带建设保障。一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建设环首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大智移云”成果向农业和农村延伸。二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农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在确权的基础上,推动土地合作社和农宅合作社等形式发展,鼓励土地流转到农业园区、农业公司和种养大户手中,使科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四是创新农业科技奖励机制。对于农业技术、经营形式、组织形式的创新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科研事业单位、企业和农户的科技创新热情。五是创新农业企业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设计出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扶持计划和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持续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创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后劲,为全市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马江水 王龙江 贾祥桐 王树超 赵欣)



上一篇:2016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定论坛举行
下一篇:京津冀将形成城际快速直达客运体系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