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在培育,关键在践行。培育和践行的主动性来源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紧迫性的充分认识。
首先要“识大势”。核心价值观属于思想上层建筑范畴,是一个社会的核心和灵魂。只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先进性、优越性,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来说,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不排斥道德的作用,相反,我们主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德治国的重要体现。重视以德治国条件下的依法治国,才是积极的依法治国。重视依法治国条件下的以德治国,才是彻底的以德治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来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激发社会正能量,塑造良好中国形象,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扭转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思想观念混乱、社会风气恶化、道德水准滑坡、诚信观念缺失等不良取向的现实需要,迫在眉睫,至为关键。
其次要“重根基”。“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首要的是必须立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要“敬”,也就是要敬重我们的文化,珍视我们的传统。要敬得起来,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大宝库,它是我们立身进步的财富。在这个宝库面前,我们还是小学生,不是懂得太多,而是懂得很不够;二要“析”,就是要放开眼光,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审慎地分辨之、明晰之,从而区分开精华与糟粕,鲜花与毒草,真品与赝品,既不能数典忘祖,也不能不加分析地顶礼膜拜、兼收并蓄。三要“挖”,挖掘那些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奇珍异宝,挖掘一切有生命力、有营养的东西为我所用、为今天所用。挖,就要沉下心来,更多地面向传统文化的第一手材料,要让古籍、文物、传统风俗鲜活起来,从中找出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四要“化”。也就是要消化,要在旧物的基础上,培育出崭新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物。对于传统文化的消化,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我们重视传统文化,不是要脱离开马克思主义,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要使传统文化现代化;不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古人的观念和实践,而是让古人的东西适合今天的实践。也就是说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再次要“善作成”。善作更要善成。要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经”好是前提,因此要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念好“经”,正确地念“经”是关键。这就是要有正确的方法,要贯穿、结合、融入,不能仅停留在知晓的水平,采用刷标语、喊口号的简单方式,粗枝大叶、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而是要让核心价值观在落地上下功夫,要人做、图说、理规、乐融,全方位、多角度阐释,力图无所不在、生动活泼、润物无声;要抓常抓长,久久为功;要系统抓,并处理好三个结合:宣传职能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相结合;自上而下的宣传与自下而上的总结提升、自我教育相结合;对大众的宣传教育同关键少数的身体力行相结合,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培育中践行,在践行中巩固,春风化雨,渐成风气。
(祁金利 作者: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