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进万家、文明家庭创建、文明实践大舞台、爱心饺子宴……近年来,文安县不断创新思路、强化举措、破解难题,推动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8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所、站实现全覆盖。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200余支,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113198人,占全县户籍人口的20%。文明实践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
文安由县级领导干部牵头,建立理论宣讲等六大平台,对全县1560处县镇村三级阵地资源及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盘活整合,并建档立案、制定管理办法、统一调配使用,形成了社会资源管理使用“一盘棋”。纵向成立县级总队、乡镇支队、村(社区)大队、街道小分队四级体系;横向成立县直单位分队和社会分队,在全县90个县直单位成立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以志愿服务联合会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各类爱心组织、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组建50多支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构建横向覆盖各行业系统、纵向贯通县乡村的志愿服务“一张网”。针对“一个单位一个号,各吹各的调”问题,文安县坚持项目化引领,年初发布项目计划,明确项目内容、开展方式、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同时,加强统一管理,完善志愿服务流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引导志愿服务项目健康有序开展。
近年来,文安县开展各类普惠性志愿服务210场次。通过入户走访、在“文安文明实践云平台”点播留言等方式,收集群众志愿服务需求,由文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文安文明实践云平台”发布项目,相应志愿服务队伍接单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于老、弱、残、障等有个性化需求的群众,由各志愿服务队主动对接开展个性化志愿服务。赤狐救援队每年开展应急救援、大型公益活动保障、安全宣讲进校园等志愿服务60场次;阳光公益每年针对贫困儿童、孤残老人开展帮扶救助15场次;灵栖心理咨询每年针对青少年、中小学教师及其他人群开展心理咨询服务30余场次。
文安县通过设置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项目带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面向全县发布“文明星期五·照亮文安城”“绽放吧我的村”“飓风营救”应急救援等20余项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参与群众达16万人次,受益群众达20万人次。实施品牌化引领,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打造“习语故事会”“我是一个粉刷匠,浓墨重彩绘家乡”“孝老爱亲饺子宴”等一系列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提高了志愿服务社会认可度。开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全县文明实践工作负责人及志愿服务骨干开展业务培训5期、摄影等各类专业技能培训12期。发挥行业职能部门人才优势,围绕医疗、法律、教育、科普等方面,成立由各单位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专业特长,为群众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关爱成长·阳光护航心理健康咨询”“送健康下基层”“健康体魄·文明生活”等专业化志愿服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文安县采取“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组建“致富领头羊”“帮大哥”等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开展扶困济弱、邻里互助、致富领富志愿服务活动270场次,实现了难有所帮。将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创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和志愿服务活动有机融合,累计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120场次。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针对薄养厚葬、天价彩礼等问题,成立文明倡导志愿服务队,引导基层群众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时代新风。截至目前,全县80%以上村街丧葬费用由5万元至10万元,下降至2万元至3万元。
今后,文安县将切实抓好13个乡镇文明实践所和386个文明实践站建设提升工作,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活动载体、管理运行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志愿者培训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充分发挥县级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加强基层志愿服务队伍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活动计划、人员管理等措施。经常化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和能力素质,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提升全县志愿服务项目策划水平和孵化能力,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打造更多数量、更具内涵、能够复制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促进志愿服务项目健康有序开展,叫响文安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