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地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1月31日,在文安县苏桥镇大清河人文纪念馆新春文化大集上,国家级非遗项目里东庄音乐老会表演者正在进行演出。 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新年新气象,文明新风尚。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连日来,全省各地充分挖掘春节文化内涵,组织开展了具有鲜明内涵、形式生动活泼、体现时代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新春佳节营造了幸福祥和的节日氛围。
宣讲鲜活接地气
声声入脑又入心
“盛会召开喜气浓,高举旗帜齐奋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指路明灯……”
近日,在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社区文化广场,京东大鼓、男声独唱、燕山大板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现场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
连日来,廊坊市开发区组织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宣讲系列活动,通过普通人讲身边事、文艺汇演、“小马扎”、“大喇叭”等鲜活的形式,将接地气、有内容的宣讲送到群众中。此外,该区还把各项目农民工休息区打造成“会说话”的学习室,组织工人通过手机扫码观看宣讲视频、学习理论知识,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线、进班组、进项目。
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春节期间,全省各地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信心、鼓舞斗志作为着力点,开展了百姓宣讲、事迹展览、习俗展示等体现时代元素、彰显时代风采的活动,组织群众交流身边变化、讴歌幸福生活、展望美好未来,引导人们坚定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励人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信心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咱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近日,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韩金璐通过互联网为秦皇岛市海港区逸城学校中学部140余名学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春节期间,秦皇岛市开展了大学生志愿者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大学生们利用寒假,采用微宣讲、微课堂、微故事等形式,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阐释解读。据悉,2022年11月以来,秦皇岛市选出440名学生党员组成13支学生党员宣讲团,走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用青年视角、青年语言面向村民、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等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让青春在基层宣讲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这个春节,保定市博野县组建“模范宣讲团”,以“小现场、小切口、微宣讲”的方式,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用拉家常的方式宣讲党的好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依托农家小院、乡村大舞台等特色平台,创新宣讲手段,以话题讨论、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定州市各基层党组织运用“红马甲”“小卡片”及农家书屋“晨读30分钟”等方式,多角度、多载体、多渠道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宣讲入脑入心。
弘扬优良传统
挖掘节日内涵
玩滑雪、游古城、看演出、赏民俗、品美食……欢乐迎新春,年味儿别样浓。春节期间,在省会石家庄,一场场年味儿十足、独具特色的活动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将春节的“仪式感”拉满,让市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传统佳节的魅力,度过一个幸福欢乐的春节。
“有演出、有互动、有民俗、有文化,热热闹闹庆新春,年味儿又回来了。”在正定县隆兴寺,前来游玩的石家庄市民张斌高兴地说。
红红火火中国年,浸润着传承千年的文化韵味。全省各地深入挖掘阐释传统节日内涵,聚焦传承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广泛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质量精良的精神文化大餐。
张家口市组织开展戏曲闹春、庙会展览、民间社火、花灯猜谜、非遗民俗展演等10大类161项文化活动,既展示传统地域文化,又延续年俗传承,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石家庄市赵县举办“鸣鼓节”,全县8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团队披挂上阵,何庄武狮、赵州扇鼓、北王村随手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腰系红绸、手执彩扇,伴随着铿锵的鼓点,百余人组成的演出队伍摆开阵势,威风锣鼓打头阵,大秧歌、腰鼓、赶毛驴等演出队伍依次排列,绵延几十米远……1月22日上午,一场传统气息浓郁的“村晚”在邢台市信都区内阳村开演。63岁的村民李洁江高兴地说,“锣鼓声表达了咱老百姓的心声和新年祝福,日子越来越好,大伙儿一起过个欢乐文化年。”
“正月里,锣鼓响,大妈撵上队伍去扭秧歌……”日前,在辛集市王下村农民画美术馆,辛集农民画传承人耿占雄向学员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画里的故事。
辛集农民画是辛集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2006年入选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我们正尝试着将农民画与陶瓷、壁挂、葫芦等文创产品结合,开发出品种多样化、制作精细化的农民画衍生品。我们相信,凭着乡亲们的一双双巧手,一定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王下村党支部书记吴大闯说。
推进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新风
“新时代新风气,高价彩礼要不得……”
日前,邯郸市广平县选拔出县级“移风易俗优秀宣讲员”19名,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宣讲,宣传移风易俗知识,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不良陋习。
今年元旦春节期间,邯郸市广泛开展“文明邯郸”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三好一佳”等先进典型,倡导文明乡风,弘扬传统美德。
文明祥和过春节,移风易俗是关键。全省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特色浓郁的春节文明实践活动,引导人们改陋习、树新风,抵制不良庸俗风气,倡导文明礼仪新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忠孝两字传家宝,诗书万卷教子孙”“孝以传家,家传美德传家远;诚堪继世,世继嘉风继世长”……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唐山市开展“翰墨传家风 春联送祝福”家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围绕家庭文明建设、优秀家风家训等内容,20位书法爱好者写出300余副春联,由志愿者们送到了全市各级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困难家庭等群体家中。
移风易俗入民心,文明新风拂面来。以春节为契机,我省各地深入推进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行动,不断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
“你好,咱们是6个人用餐,菜品可以再精简一些,不够吃可以再加菜,这样也不浪费。”日前,在衡水市区育才街一家火锅店内,服务员主动提示顾客根据人数适量点餐。
“如今,顾客的用餐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光盘行动意识增强了,铺张浪费现象明显减少了。”火锅店经理李先生表示,他们在店里的每张餐桌上都贴上了“文明用餐、光盘行动、节约粮食”等标语,倡导节约用餐行为。
文明实践“年味浓”,志愿服务“不打烊”。日前,沧州河间市果子洼回族乡戈庄村文化活动广场上热闹非凡,河间市“红马甲走亲戚”系列活动在这里举行。免费帮群众理发、慰问困难群众、为村民义务修理电器……志愿者们像“串门走亲戚”一样,办好一件件贴心小事,为有需求的村民提供各类服务,“志愿红”让“春节红”更温暖。
(河北日报记者:刘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