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河北省共有7人上榜。
他们分别是:
自强不息 发起爱心公益协会为他人救急解难的残障志愿者 李洁翔
发挥中医专长投身新冠诊治一线护佑百姓安康的退休职工 吴一凡
捡得20万元现金物归原主的七旬拾荒老人 吕学芹
退而不休 编写1500余首童谣传唱红色文化的87岁老人 武春章
用心为征迁群众办实事的“徒步建设者” 李鹏飞
孝敬老人替亡子还债传佳话的信义农妇 徐凤荣
悉心照料百岁婆婆40余载的花甲好媳妇 南巧娥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李洁翔:残障志愿者自强不息 发起爱心公益协会为他人救急解难
李洁翔,女,1982年1月生,河北省慈善联合基金会唐县工作站负责人、唐县爱心公益协会秘书长、唐县聋人协会主席、保定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理事。李洁翔是一名视力、听力、肢体多重二级残障志愿者,在与病魔抗争中让她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社会大爱,热心公益事业,累计服务时长超4000小时。先后荣获“河北好人”、河北省“自强不息”励志人物、河北省“身残志坚之星”。
身残志坚 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找寻生命意义
李洁翔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军城镇贤表村,自幼勤学奋进,乐于助人。16岁那年,品学兼优的她突发多发性硬化罕见疾病,听力视力严重下降、四肢平衡感失调、免疫力下降、头晕头痛、耳鸣多症并发。家人四处筹借带她去了北京多家医院进行治疗,但由于病症疑难,难以恢复。经历一次一次的摔倒,一次一次口语锻炼、一次一次的康复治疗,李洁翔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学会了自立自强,更深深理解到了困难群体的不易。也是从那一刻起,她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感召更多人、帮助更多人、温暖更多人的爱心种子,萌发了将一生奉献于公益事业、传递社会大爱的心愿。
奉献爱心 在专注公益事业中传递社会大爱
2015年,李洁翔丈夫创业失败,随之而来的还有高额债务,让本就困难的小家庭雪上加霜。彼时的她身体略有好转,便偷瞒着家里独自一人到饭店刷碗打杂,一个月500元的工资,成为她生活的希望。自幼残疾加上生活贫困,让李洁翔更加同情和体会到社会困难群体的艰辛,也更加坚定了她自幼树立的致力公益、热心助人的决心。打工期间,李洁翔主动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一边主动帮助困难群体,一边同志同道合的人们一起谋划建立公益组织。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12月,李洁翔联系组织30家爱心企业和50余名爱心人士,共同成立了唐县爱心公益协会。7年来,在她身体力行的引领下,爱心协会为困难家庭送上棉被150床、羽绒服200件,以及总价值10万余元的其它各类帮扶生活物资。她始终关注贫困儿童上学困难问题,组织志愿者走访全县20个乡镇,收集梳理困难家庭孩子资料1000余份,开展一对一帮扶以及外地团队协作助学100余次,筹集助学金10万余元。2020年1月起,李洁翔作为河北省慈善联合基金会唐县工作站负责人,积极对接实施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代理爸妈助养计划”走进唐县活动,发放励志助学金734550元,受益孩子859人次,并开展“圆梦小心愿助力孩子成长”志愿活动,发放价值15万元的学习、体育用品—“梦想口袋”,650名留守儿童受益。2022年以来,在县文明办的推动下,她组织开展15期“流动饺子宴情暖空巢”敬老项目,并在全县推广了做法和经验。
奋斗不止 在感召感动中让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李洁翔的感人事迹被广泛传开后,周边县爱心人士纷纷向她主动联系,愿意一同参与公益事业。为了将爱心传递,发扬光大,李洁翔又马不停蹄地帮助满城筹备并正式注册爱心志愿者协会,并相继协助清苑直隶兄弟联盟、易县助学志愿者协会、高碑店手牵手爱心团、涞源春风爱心团、保定小星星爱心俱乐部、保定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发展壮大,在帮助确定章程内容及帮扶标准、培养协会骨干力量、对接公益项目活动等方面,热心主动地分享自己多年来的志愿服务经验,给予了周边县(市、区)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李洁翔感召带动下,这7个县(市、区)的公益协会共开展献爱心活动350余场次,帮扶困难儿童1000余人次,发放助学金60余万元,捐助米面油等生活物资20余万元。
李洁翔虽然常年病痛缠身,也经常因为自身病情反复发作而入院治疗。但她始终热爱生活、热衷公益,从未动摇过助人之心。被业界的公益人士称为“玻璃人钻石心,用爱飞翔的折翅天使”。
吴一凡:退休职工发挥中医专长投身新冠诊治一线护佑百姓安康
吴一凡,男,1963年8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张家口市文旅投资集团退休职工,张家口中医药产业人才联盟秘书长。他始终把弘扬中医文化、护佑百姓安康作为使命和责任。18年如一日潜心研读中医药经典医籍,挖掘民间诊疗技术,研制出众多中医药产品,义务为全国各地患者开方治病数千例。他先后参与了武汉、深圳、山东等10多个省(市)的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积极探索推进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效缩短了病毒清除时间、病例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的情况,为中国向国际提供中西医结合模式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应用、研究和循证评价报告作出积极贡献。
诊病不求名利 始终坚守医者仁心的座右铭
吴一凡2004年开始学习中医,后经山东省中医师承考试获得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他深切体会到大病致贫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总是说:“找我看病的,一般都是西医疗效不佳或出现功能性损伤的,人家看病本来就花了很多钱了,我再收钱,不等于雪上加霜吗?”他始终把治病救人、解除病痛放在首位,开方从不收费,经常开展义诊,免费送医送药。近日,山西运城一位肺癌患者的家属找到吴先生,为了减少路费,吴先生在微信上开出详细处方和服用方法,当对方问多少钱时,他照旧是“没几个钱,算啦!”
吴一凡诊病还有着“吴一针”的美誉,很多疑难重症,他几针下来,或是几副中药,常常当下见效,甚至可使患者“抬着进来、走着出去”。近日,一篇由患者家属写的《六旬老人西医“判死刑” 吴一凡老师仁心施治患者得重生》的文章在患者群里流传。从2022年1月至4月,笔者的母亲在吴医生的7次诊疗下,从一个没啥希望、骨转移、全身浮肿、疼痛难忍、大小便失禁、右肺坏死,自己都想放弃的绝症病人,突破生死关口,转变成诸多不适症消失、一天比一天好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状态。
医者大爱无疆 积极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2020年,面对前所未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主动请战参加多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在宣化区抗疫工作中,他在小柴胡汤经方基础上做加减,在宣化区九垣中医药公司协助下,及时煎中药300剂供密接和次密接者以及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服用,三天便使患者由阳转阴,接触者零感染。
山东省潍坊市委写给吴一凡先生的《感谢信》中写道:“您自2月1日起,帮助指导潍坊市医疗救治专家组,对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中医药方案,取得了明显效果。临朐县三个患者吃了您开的中药迅速治愈,该县在全市率先清零!您2月19日来到潍坊,连夜为市集中救治中心危重患者诊断,使孙某凤等很快转危为安,令人十分信服。您向潍坊市中医院专家组全体成员面授医术,让大家的实际能力快速提升。得益于您的悉心指教,我市确诊患者于3月8日全部清零。”
深耕中医文化 争当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排头兵
多年来,吴一凡坚持义务做中医药知识讲座,传播中医药文化,先后到多地开展中医药讲座数十场,受众达千余人;多次举办各类公益义诊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研学活动,弘扬传承中医文化精髓,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提升民众中医药知识水平。
吴一凡坚信,未来中医药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增加全人类健康福祉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和事业发展,他又做起了“冀药”文章。张家口有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工业污染少等自然优势,曾是茶麻药、口药古道之一,是汉药和蒙药的融合之地。在吴一凡的积极推动下,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张家口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建立大宗、道地和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将充分发挥中医药产业人才联盟秘书长作用,全力汇聚中医药产业人才,推动河北中医药文化旅游、特色种植等产业发展,打响中医药名片,让“冀”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吕学芹:七旬拾荒老人捡得20万元现金物归原主
吕学芹,女,1949年6月生,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公园办事处朝东社区馨泰小区居民。2022年2月20日晚,拾废品的吕学芹捡到三个袋子,里面竟然是20万元现金。面对这一大堆钞票,吕学芹老人丝毫没有犹豫,选择了报警寻找失主。2022年吕学芹获“河北好人”称号。
夜里捡到“金元宝”
吕学芹老人和老伴没有经济来源,平时靠捡拾废品补贴家用。但就是这样一位外表看上去毫不特殊的老人,却用自己的一次选择,立起了诚信的丰碑。
2022年2月20日晚11时许,吕学芹老人还在外面忙着拾废品。当她骑着三轮车在宏宇城小区C区附近经过时,借着月光,老人发现好像隐约有三个袋子。她还以为是居民们丢弃的废品,于是上前拾了起来。
走到路灯下面,老人打开其中一个袋子,一看,吓了一大跳——竟然是一沓沓的现金!
老人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现金,不仅如此,除了现金,还有一些比较值钱的物品。老人这是捡到“金元宝”了!
迅速报警找失主
看着眼前这堆钞票,吕学芹老人心里也是一颤。不过她当时更多的是着急:“这么多钱丢了,失主得多着急?要是换成我,估计寻死的心都有了……”
正是凭借着这朴素的“将心比心”,吕学芹老人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就拨打了110报警,她要依靠警方寻找失主。
民警赶到现场后也为老人的义举深受感动。经现场核实发现,三个袋子里除了一些比较值钱的物品外,其中一个浅白色的袋子里装着20万元现金,还有一张中国建设银行的取款单。
在把这些东西都交给民警以外,吕学芹老人也像心里卸下了一块石头,她放心地骑上三轮车回家了。
“不是自己的,拿了会一辈子心不安”
警方很快就找到了失主。第二天上午,失主朱先生从民警手里领回了20万元现金和其它物品。原来,前些天,因为工作需要,朱先生让企业工作人员取出了不少现金。2月20日晚,他携带其中20万元现金参加友人聚会,结果多喝了几杯,在回家的路上竟然把财物给丢了。
见到这么多现金还能完璧归赵,朱先生也是激动不已。
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很多人都为吕学芹老人的义举点赞、感动。但吕学芹老人却表现得十分平淡,她说:“不是自己的,拿了就会一辈子心不安。”
武春章:87岁老人退而不休 编写1500余首童谣传唱红色文化
武春章,男,1935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丽景社区关工委主任、丽景社区家长学校校长。自退休以后,武春章以创作童谣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创作千余首。此外,他还深入当地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甚至为服刑人员送去一堂堂饱含真情的“红色党课”。武春章曾荣获2016年度“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22年8月“河北好人”等荣誉。
退休后他重新拿起了笔
武春章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退休后,闲不住的他选择了自己新的事业——创作童谣。
这一写,就没有再放下。他是要用童谣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像春雨一样“渗”进孩子们的心里。
这些年来,武春章创作了1500多首童谣,出版了多部童谣作品集。他不光是“写”出来,他还要“说”出去。为此,他成为多家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树枝搭鸟窝,鸟窝靠树托。没树哪有枝,没枝哪有窝。鸟儿爱大树,也爱它的窝。我们好孩子,爱家更爱国”……正是这样的一首首童谣,不仅充满童真童趣,更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016年,市关工委要集体创作两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武春章作为主编,用一个月的时间,创作了百首欢快活泼、寓教于乐的小童谣,成为全市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材。
创作童谣,武春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上发芽、生枝、开花、结果。
宣讲路上做足“功课”
“我的心里有一团火!”身边的人们常常惊讶于武春章哪像个80多岁的人,每当这时,武春章都这么回答。
他的心里确实有一团火,那是燃烧着的激情与思考。作为经历过战乱的“过来人”,武春章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又成为了一名“红色宣讲员”,奔走在四处宣讲的路上。
这条路,他已经走了26年。因为常年读书写作,他书桌上面的油漆都被磨掉了一块儿。他的毛衣袖子,因为常年在书桌上磨,总是磨损得特别厉害,老伴就专门再给织上。有的讲稿,甚至是他在老伴住院的病床边,陪床的时候写的。
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甚至在公园里、在公交车上,都是武春章宣讲的“讲堂”。每篇讲稿他都要提前做足“功课”,让听众真真切切领悟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听党话,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武春章还将自己宣讲的课堂,放到了正在服刑的人员中间。他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用自己切身的经历,去感染人心,激发服刑人员重新做人的勇气。
扎根社区办展馆
社区,是武春章老人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个重要“阵地”。这些年,他以社区为平台,在“小舞台”上唱出了一出出“大戏”。
看到有些青少年迷恋网络、手机,武春章心里着急,他在社区里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习班”,还成立了社区家长学校,既当讲师,又做校长,定期给社区里的学生和家长进行讲座。
为办好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春章还同社区领导精心设计了两个展馆。
一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展馆”。把武春章创作童谣,配上插图,展示在展牌上。他主动上阵讲解,童谣成了“教材”。另一个是“两史教育馆”。社区把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做成展牌,还把“两史”中的革命人物、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编成小歌谣。这里面同样倾注了武春章大量的心血。
因为心中有热爱,所以脚下有方向。武春章,正用他全部的能量,奉献给他所热爱着的时代和人民!
李鹏飞:“徒步建设者”用心为征迁群众办实事
李鹏飞,男,1982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鹏飞始终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疏解单位服务好”作为工作宗旨。从保护乡愁到建设攻坚,他深入项目一线,用脚步丈量施工进度,为容西片区数万回迁群众留住历史记忆、筑牢幸福新居。他主动当好“店小二”,用真心服务疏解单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重点片区路网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疏解项目高效落地。他积极扶农助困,解决民生难题,与群众建立鱼水深情。李鹏飞曾获“河北好人”荣誉称号。
保护乡愁 承载容西片区征迁群众历史记忆
2021年,李鹏飞带队参与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建设。为守住征迁群众的乡愁记忆,他和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连续数日徒步在容西片区征迁现场,鉴别每一处房屋、每一颗古树,研究确定乡愁保护对象,组织施工单位对乡愁保护点进行精准测绘并落位图纸。先后为19棵“乡愁树”和多个乡愁民居逐一确定保护方案,11棵移植的古树在悦容公园、金湖公园顺利安家,让乡愁记忆不留遗憾。
建设攻坚 筑牢容西片区数万群众幸福新居
2022年,李鹏飞勇挑重担,出任中国雄安集团容西片区现场指挥长。面对安置房施工、公共服务配套、市政综合管网铺设、数字道路建设、片区绿化等一系列难题,他统筹各业务板块工作力量,开展交付攻坚活动,加快工程收边收口,有力保障容西回迁群众开心收房、安心入住、舒心生活。他坚持质量压倒一切,对容西片区首批安置房建设项目进行责任区划分,建立“路长制”,构建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区域环境整治体系。他坚持一线工作法,每天徒步巡查,逐路、逐户检查施工进展、安全质量落实情况。每晚重点调度,严格责任落实,协调联动、攻坚克难。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容西片区首批次安置房工程建设,为2.5万回迁群众顺利交付近2万套安置房,营造了精致细腻、整洁有序、功能完善的居住环境,有效提升回迁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
筑路架桥 保障重点片区疏解项目高效落地
2020年起,李鹏飞陆续参与雄安新区启动区路网建设工作。他充分考虑地块开发需求,先后参与并高标准完成启动区1、2、3号交通运输通道谋划建设、“五横七纵”骨架路网临时路设置,推动起步区第五组团“两横两纵”临时建设运输通道施工,有效打通“六片两核心”的交通路网,为项目建设提供畅通的材料运输通道,为疏解项目顺利进场施工提供有力支撑。他主动当好“店小二”,牵头与中国星网、中国中化、北京林业大学等央企和高校对接,积极沟通协调市政接口需求,为各疏解单位服务好,得到一致好评。
扶农助困 与当地群众建立鱼水深情
李鹏飞在做好项目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扶农助困工作。2021年7月,多个项目工地周边西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销售价格偏低、渠道不畅,瓜农收获面临滞销难题。李鹏飞迅速与当地政府联系,参与“抗疫情、助瓜农”爱心活动,身体力行协助瓜农联系参建企业、项目工地打开西瓜销路。他还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鼓励施工单位为征迁群众和当地居民提供工作岗位,增加就近上岗就业,让更多本地居民参与家乡建设,增强爱国爱家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徐凤荣:信义农妇孝敬老人替亡子还债传佳话
徐凤荣,女,1949年5月生,河北唐山迁安市赵店子镇北代庄村人。50多年来,她信守着为人妻、为人母的誓言,精心照料身患子宫癌的婆婆、身患结肠癌晚期的公公直至离世,哺育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先后经历老伴意外离世、儿子交通事故意外身亡的重大变故,在上有年近80岁的老公公的情况下,年过花甲的她毅然替儿子偿还了8.6万元的债务。这就是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一位善良的好儿媳,用坚强抒写了伟大,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家,用诚信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佩服。
天降灾难 勇扛家庭重担
50多年前,徐凤荣嫁到北代庄村,之后孕有一儿二女,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一家人却也其乐融融。1990年,婆婆患上子宫癌,徐凤荣每天都精心的照顾,繁琐的日常生活,病情日益加重的老人,她硬是用自己的坚强日复一日地挺着。然而10个月以后,婆婆还是离开了人世。自此以后,照料公公日常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徐凤荣一个人身上,用她自己的话说:“即为儿媳,也是女儿,我不照看公公,谁来照看?”朴素的话语,却是徐凤荣坚守了20年的誓言。
2011年本该与丈夫互相扶持地度过晚年生活的徐凤荣,却因一场意外事故永远的失去了丈夫,她知道丈夫最放心不下老父亲,自此徐凤荣对公公照料更加细心,经常带着公公出去散心,生活上也事无巨细地照顾。
替子还债 践行一诺千金
2014年徐凤荣26岁的儿子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接连的噩耗,让徐凤荣万念俱灰,生活没有了盼头,没有了希望。面对左邻右舍的开解劝导,她藏起伤心和绝望,选择了坚强。儿媳还年轻,还有一个5岁的孩子,她劝儿媳:“孩子,你还年轻,不要苦着自己,遇到合适的再走一步……”然后娘俩一起抱头痛哭。一年以后,儿媳带着孩子改嫁,剩下她和年迈的公公一起度日。后来徐凤荣得知儿子生前因为做生意欠了好几万元的债务,她硬是一口答应要把欠账还清。儿子的保险补偿费出来后,徐凤荣得到2.3万元的抚恤金,拿着钱,她的心在滴血,她说:“儿子,你生前欠别人的钱妈替你还,不能叫你死了留个骂名。”其实儿子生前欠的帐没有一个人上门来要,大家都知道这个家的难处,但是徐凤荣却记在心里,两年的时间里,她省吃俭用,变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一分一分的攒、一家一家的还。徐凤荣上门归还儿子生前好友一万元欠款时,儿子朋友说:“大妈,这钱我不要了,留着给您养老吧!”徐凤荣说:“孩子,你的心意大妈明白,谁挣钱也不容易,这个钱你必须收下,要不大妈心里有愧啊。”就这样徐凤荣硬是还清了儿子的8.6万元外债,她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信义值千金。
践行誓言 诠释孝的真谛
2020年4月,不幸再次降临,公公确诊为结肠癌晚期。徐凤荣默默地擦干眼泪,收起了诊断书,要求家人不要把真实病情告诉老人。自此,一日三餐,徐凤荣更加精心了,只要老人想吃,她都会不怕费事地做好,老人身体健康明显下降,她按照老人的口味变着法地给增加营养;老人会因行动不便把大小便弄到衣服和被褥上,她都会给老人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被褥;村里煤改电,她把老人的房间先改好了,她说老人怕冷;平时女儿拿来好吃的,她总是先给老人吃,她说你爷爷吃一口得一口,自己好说;女儿要给她买件衣服,她说给你爷爷买几件吧,天冷了,别叫老人冻着,我自己好说。就这样在2021年3月份,徐凤荣85岁高龄的公公不留遗憾地走了。
南巧娥:花甲好媳妇悉心照料百岁婆婆40余载
南巧娥,女,1955年8月生,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东汪镇景家屯村村民。她4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婆婆,如今102岁的婆婆身体硬朗、心情愉快,连感冒都很少发生。南巧娥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成为十里八乡好家风的榜样。2022年,南巧娥获评“时代新人·河北好人”荣誉称号。
恪行孝道 儿媳胜闺女
当年,南巧娥的丈夫要外出干活,挣钱养家。而婆婆的两个女儿,由于外嫁,也不方便回家照顾。因此,照顾婆婆的重任就落到的刚嫁过来的南巧娥身上,这一照顾就是40多年。每天,南巧娥即要服侍婆婆,也要照顾孙辈,还要料理繁杂的家务。经常早晨6点就起来,先打扫院子,再给老人准备早饭。邻居们常常对百岁婆婆说:“婆婆,您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有这么好的儿媳!”百岁婆婆刘巧玉总是乐呵呵地说:“我能活百岁,都是我儿媳的功劳。”
老人家独爱吃蒸白山药,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蒸白山药成了婆婆必不可少的早饭。婆婆牙口不好,为了让老人能够吃得有营养,南巧娥在饮食上下足了功夫。婆婆有时想吃猪蹄、鸡腿,南巧娥嫌外面买的炖的不够烂糊,她就让孩子们把食材买回来,自己在家亲自给婆婆炖着吃。
悉心陪伴 婆婆居首位
近年来,老人变得行动不便,南巧娥除照顾好老人吃穿外,还一直坚持给老人梳头、洗脚,陪着她一起聊天、晒太阳。细心的南巧娥发现,有时候婆婆会对着院子里的天空,独自发呆。她就问婆婆:“妈,您怎么了?想什么呢?”百岁婆婆颤颤巍巍的呢喃到:“天真好,我想出去看看。”南巧娥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婆婆出去逛逛。她跟孩子们提了要带婆婆出门遛弯散心的事。懂事的孩子们第二天就买回来一辆三轮车,南巧娥在她儿媳妇的帮助下,勤奋练习,学会了骑三轮车。自此之后,每当遇上晴朗舒适的好天气,就能看到她骑着三轮车带着婆婆在大街小巷、街心公园里散心的场景。
南巧娥说,老人特别爱干净,年轻时就喜欢把家里收拾得特别干净,就是现在只要她一起床,也会习惯性将枕头床铺整理平整。鉴于此,原本就干净利索的南巧娥更是习惯于把家收拾妥当整洁,给老人一个舒心的居住环境。每次婆婆吃完饭后,她就会及时把碗筷收走,给婆婆擦洗干净。
孝心善举 四世共传承
南巧娥常说:“谁都有老了的时候,孝敬老人是晚辈应该做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她对老人的孝行,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下一辈。儿子和儿媳经常给奶奶买些补品,上学读书的孙子孙女,节假日一回家,都要陪着老奶奶玩……如今,百岁老人刘巧玉四世同堂,家庭温馨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