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担当城市文明进步的实践者;志愿服务,凝聚城市文明向上力量。6月14日,报纸刊登了《志愿之“火”正燎原——我市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综述》的报道——
“在我市这样温馨的场景随处可见,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活跃在主要交通路口、汽车站、火车站、公园等公共服务区域以及敬老院、社区困难群众家中等,播撒着爱和文明;他们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争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吸引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近年来,共青团廊坊市委在组织志愿服务建设、志愿品牌项目培育、激励保障志愿服务机制等方面持续用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该报道发表后,本报采访整理了一些市民、网友对于推进志愿服务的看法和感想,摘录其中部分内容——
市民郭女士:“志愿之‘火’在廊坊呈燎原之势,这是让人引以为傲且心生温暖的成果。谁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是充满人情味儿的,是让人有归属感有亲近感的,为这些志愿者点赞,向他们学习!”
网友“飞鸟鸣虫”:“‘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总看到这句话,但惭愧的是少有行动。其实,不必非得拘泥于‘志愿者’的身份,就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吧,就近服务,帮人一把,助人乐已。”
市民高女士:“疫情期间,一个个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服务于各个领域的场景,让人难忘。回想3月那次,当时我独自带着孩子在家,实在不便下楼取物资,一个志愿者直接就给我送到了家门口,礼貌敲门后提醒我,‘东西已经消杀过,但包装袋尽量还是不要带进屋’,说完就走了。当时没来得及跟他说声谢谢,还是挺遗憾的。”
网友“棠棠”:“参与志愿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更能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跟人相处好了,社会自然就和谐了。”
市民贾先生:“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不断走深走实,除了实现志愿者数量的持续扩面,更好地引导、培育、壮大志愿者组织,对于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也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崔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