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
十字路口,“小红帽”们指引着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社区里,“红马甲”们清扫垃圾、清除杂物,不留死角;敬老院里,“白衣天使”们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守护健康。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众多志愿者们冲上抗疫一线,宣传劝导、登记排查、搬运物资,在抗疫斗争中传递着人间大爱……
一个个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和一次次饱含人性光辉与社会责任的志愿服务行动,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廊坊人的脑海,也将志愿服务行动落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廊坊蔚然成风。
一句心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
“阿姨,现在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近日,市委宣传部包联指导小组下沉到广阳区逸锦家苑社区逸树家小区,利用午休时间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引导居民科学防控。
自包联指导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宣传部指导、协助、帮扶社区开展环境整治、基层治理、宣传教育、文明实践等各项工作,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对包联社区给予大力支持,为辖区居民营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在公交站点、拥堵路口,志愿者冒着严寒疏导交通,向行动不便的路人伸出援手;在“廊坊有礼 文明健康”部门单位分包路段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走上街头,手持笤帚簸箕,捡拾烟头纸屑,保持路面整洁;在社区,志愿者入户宣传、帮扶,为群众普及创城知识,为困难群众点亮希望之灯;每次“星期六文明行动”中,90多支志愿服务队、2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各个社区、车站公园、广场乡村……志愿服务精神涌动全城。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500多个,重点开展了以“志愿有我 守望相助”为主题的志愿服务,以科技、卫生、法律、交通、环保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志愿服务,“5·18”经洽会、“9·26”农交会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等,在“燕赵志愿云”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达62万人。
一个信念,“志愿服务多点开花,为幸福‘加码’”
“岁数大了,腿脚也不方便,巡逻、排查干不了,但我们能在村口为过往群众测体温”“别说是下雪,就是下刀子,也要站好自己这班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20余万名志愿者尽己所能、不计得失,用志愿服务汇聚起凡人善举的暖流。
廊坊爱心公社·阳光使者驿站致力于扶贫扶智,与固安县朱各庄村大槐树书屋一起丰富农民工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广阳区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工作人员主力军作用,定期免费上门为老人送餐、义诊、送药、理发、读报等;霸州市重点打造“大家义起来”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在广大市民中树立了“我义务、我奉献、我快乐”的活动理念……在廊坊,各类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近年来,全市党员志愿服务队和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以“我们的节日”“邻里守望”“生态环保”“孝老爱亲”“扶贫扶智”等为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之风吹遍了城市每一个角落。
一种感悟,“伸出爱的双手,你就是‘雷锋’ ”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大家一起做好事,就能汇聚更大的力量。”全市广大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不断丰富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它成为人人践行的社会风尚。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文明办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不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截至目前,市区及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志愿服务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形成了各级文明委统一领导、志愿服务组织具体实施、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的组织网络,使志愿服务工作有了保障。
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我推荐我评议的身边好人”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为全社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广阳区逸锦家苑社区、吉兴社区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评选中入选“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卢岩伟被评为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廊坊远山行爱心助学联盟等10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被评为河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如今的廊坊,从个人到群体,从群体到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形成了森林效应,正成为推动城市文明前行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