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用餐礼为先。
餐桌上的文明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体现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深入开展“文明用餐 公勺公筷”活动,引导市民养成节俭、健康、绿色、文明的餐饮习惯。外出用餐使用公勺公筷、家庭聚餐采取分餐制……这些好习惯已经渐渐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舌尖上的新“食”尚,已成为文明健康新风尚。
新“食”尚入脑入心
晚上7点,位于市区建国道的鸿顺楼基本客满。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公勺公筷专用架,桌角处贴着使用公筷的温馨提示。市民袁晓峰曾有过从医经历,经常在外就餐的他已成为公勺公筷的义务“宣传员”。“使用公勺公筷,可有效降低食源性疾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应大力推广。”袁晓峰说。
11月30日晚上,市民崔浩家准备开餐:四个餐位上分别放着两菜、一饭、一汤,筷枕上都配有筷子、勺子。“分餐后,大家免去了相互让菜、夹菜,饭、菜、汤都有剩余,不够可以用公用餐具添加。”崔浩说,相信公勺公筷、分餐制这种健康文明的方式,会被越来越多市民接受,逐渐成为更多人的健康新习惯。
公勺公筷成“标配”,是“舌尖安全”的保障,也是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市区某事业单位食堂负责人蔡文同告诉记者,来食堂吃饭的员工都自觉采取分餐制,夹菜、舀汤时主动使用公筷公勺,适度拿取避免浪费。
温馨规范有温度
小小的一双公筷,一头连着美味,一头连着文明健康。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市场监管局携手三区市场监管局,共为市区餐饮行业配发桌牌5.8万个、设置张贴“文明用餐 公勺公筷”公益广告4000余幅(块),实现市区餐饮行业“公勺公筷”及“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宣传全覆盖。同时,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明察暗访,对6200余家餐饮单位进行督导检查,引导、督促餐饮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确保文明餐桌各项公益主题宣传推广工作落实到位。
“为让公勺公筷更具辨识度,店里定制了公勺公筷,与食客用的餐具区分开来。”广阳区鸿顺楼饭店总经理金子杰告诉记者,每餐过后,都会对公勺公筷进行清洗、消毒。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滴换。“吃多少点多少”既是绿色低碳生活的体现,也是传播新时代文明新风。“您好,您已经点了四道菜,五位用餐应该够了,如果不够可以随时加菜,避免浪费。”11月29日,廊坊开发区七修酒店大牌档餐厅服务员暖心提醒顾客。七修酒店推行节约模式,各餐厅实行“N-1”点菜法,即:10人用餐点9人菜量即可,确保顾客吃好的同时鼓励顾客将剩菜剩饭打包回家,从源头杜绝浪费。
文明新风进万家
使用公勺公筷,不见外只见爱。“使用公勺公筷既尊重别人又保护自己,吃剩下的饭菜还可以放心打包带走,我非常支持。”市民王泊松说,公勺公筷的配置看似是一件小事,但体现的是餐桌文明,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外出用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
“妈妈,以后我就是咱家的文明餐桌‘监督员’。”某学校一年级学生王雨萌拿着自己制作的文明餐桌倡议书向妈妈张明霞展示。张明霞说,学校引导孩子制作倡议书、就餐前朗诵节约粮食的诗歌,让勤俭节约、文明用餐在孩子心中扎根,同时感染带动家庭积极行动起来。
从餐馆到家庭,从单位到市民,作为文明餐桌行动的参与者,广大市民通过转发使用公勺公筷倡议书、文明餐桌公益广告、晒聚餐“光盘”等方式广泛宣传,传递健康理念。如今,生活点滴汇聚成的文明习惯,已成为廊坊最靓的底色和最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