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第七届道德模范事迹简介
马雄事迹简介(敬业奉献)
马雄,男,45岁,中共党员,固安县供电公司宫村镇供电所职工,先后获得河北省优秀志愿者、河北省电力系统电力榜样、最美廊坊人提名奖等荣誉,新华网、中国文明网、廊坊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2001年,马雄成为一名农电工,农电工的工作看似简单平凡,但真正做起来,却是纷繁复杂,涉及千家万户。查收电费、线路维护、停电跳闸、甚至安装一个灯管都要找农电工。为了打开农电工与用户的沟通渠道,让自己与百姓零距离,马雄大胆地喊出了“有事找马雄”,印制了“有事找马雄,马雄为你送光明”字样的便民联系卡,并不断升级联系卡内容。赵庄的申老汉、宫村的“王拐子”、太平庄的王老太太等特困户都是一个电话他都随叫随到,得知王老太太经济拮据,他还自费买来电线、漏电保护器设备,免费为她安装。
18年来,马雄始终把用户当成自己的亲人,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需。670多户居民的用电资料,他都了如指掌。只要用户在电话那头报上名字,马雄就能立刻说出用户的具体位置。马雄用一颗热心,用一种激情,诠释了一位优秀农电工的为民情怀。
史长城事迹简介(敬业奉献)
史长城,男,51岁,香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香河县融媒体中心主任。2019年,史长城入选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019年1月当选“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新华网、河北文明网等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2014年史长城担任台长,这一年传统媒体受到很大冲击,面对这种情况,他带领广播电台班子,将台内摄像、编辑、播出系统全部实现高清升级改造,成为全市首家率先融入央视融媒体矩阵的县级融媒体。他大胆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量化考核定绩效,激发了内部活力,调动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在节目制作上,他推陈出新,以“新闻板块+新闻资讯”为主框架对新闻进行改版,使电视新闻的价值凸现,节目中所报道的新闻多次荣获省、市好新闻奖,新闻稿件也被央视、省市台大量采用。
他紧跟时代潮流,为深入推动县级媒体融合发展,一心扑在工作上,履职尽责、无私奉献,带病坚守岗位,香河县广播电视台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创新思路、大胆尝试,节目质量明显提升,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香河广播电视台荣获“全国市县电视台20强”称号,香河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被全国宣传干部学院融媒体中心课题组定为教学课件,香河县融媒体中心成为廊坊首家、全省率先挂牌并运营的县级融媒体中心。
张元鹏事迹简介(敬业奉献)
张元鹏,男,44岁,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诉讼法学博士、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副教授、河北厚天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第三届“最美廊坊人”,长城网、廊坊日报、廊坊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其先进事迹。
2001年,张元鹏三期士官到期退伍。他主动把国家安置的机会留给了别人,不给国家和部队添麻烦,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考取了河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并顺利毕业。成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一名大学教师,他并没有选择安逸的教师生活,一边在教学实践中提升着自己,一边继续深造,考取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诉讼法专业法学博士,师从法学泰斗崔敏先生。在三年的博士生涯里,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秀品质,系统学习了高层次的法律专业知识,发表论文30余篇。
博士毕业后,张元鹏回到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继续任教,先后主持了两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市厅级课题,发表论文数十篇。2017年,为学校引进横向课题拾伍万元。
张元鹏热心社会公益事业,2015年在北华航天工业学院e创空间创办了“法律顾问工作室”,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法律知识的场所,还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参加大型公益、普法活动30余场次。
王金花事迹简介(敬业奉献)
王金花,女,51岁,广阳区环卫局业务科科长,2018年4月当选“时代新人·河北好人”,荣获广阳区爱岗敬业道德模范,廊坊日报、廊坊电视台多次报道了她的事迹。
自2002年从事一线道路清扫工作以来,她一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边虚心向老同事学习作业技巧,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遇到路边有垃圾,她都弯下腰一点一点把垃圾扫干净,不留一点灰痕,清扫到道路两侧下水口时,放慢速度仔细清理清扫,有的下水口被积污堵塞,她还用手把落水窗缝隙中间杂物清除掉,使道路卫生保持清洁。为了避开市民出行早高峰,她20年如一日,每天凌晨4点就来到岗位上,比其他同事都早到半小时,确保在早高峰之前完成晨扫作业。2012年,由于工作突出,她成为一名检查员。2014年,为配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行的“上门收集”工作,她仔细推敲各种可行方案,统筹协调,创新举措,严格惩处垃圾乱倒偷倒行为,为提升市区空气质量贡献了一份力量。2017年初,一场漫天的大雪不期而至,王金花来不及吃口热饭,骑上车赶到单位,带领同事,对全市主次干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便道进行清雪工作,因气温低降雪量大,一直到凌晨5点才结束了这次紧急清雪任务。她从事环卫工作18年,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展现了一名环卫工作者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张锋事迹简介(敬业奉献)
张锋,男,49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产业中心主任,第三届“最美廊坊人”,2018年12月当选“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廊坊日报、廊坊电视台多次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张锋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集团公司科研项目5项,管道局科研项目26项,组织完成《非旋转管道环缝自动焊接技术及装备研究》等国家、集团公司及管道局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家技术空白。其中在管端坡口整形机、双焊炬自动焊机、内环缝自动焊机、单弧双丝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1422自动焊及配套装备研制过程中,张锋攻克了CPP900-FM坡口机?“复合刀具切削机理”等多项关键技术,为新一代CPP900自动焊及配套技术装备的诞生扫清了技术障碍,打破了国外对此类设备的技术垄断,为国家和施工单位减少外汇支出数亿元。张锋为保证印度东气西送工程施工进度,仅半个月内完成了Φ1219坡口机和对口器的设计图纸,在三个月内实现管道施工装备的国产化,具备集港条件。在此期间,张锋吃住都在车间,在他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鼓舞下,全所职工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科研生产任务。
自“西气东输工程”以来,在张锋同志带领下生产销售530余台装备,节省引进资金上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文华事迹简介(敬业奉献)
刘文华,女,46岁,固安县第一中学教师,先后获得河北省优秀班主任、河北省师德标兵、最美固安人等荣誉称号,廊坊日报、廊坊电视台对她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刘文华从事教育工作23年,始终恪守“让每一位学生在她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的教育理念,坚持大胆尝试“师生共研、师友互惠”的教学方法,首创“四位一体”的复习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遵守“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教学原则,把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在她从教的20余载里,辛勤育英才,桃李满天下。在2014至2016期间,她所带的毕业班一本上线率达53%,二本上线率100%。
她以教师、家长、朋友多重身份和学生融为一体,交心谈心,由于长期劳累,她2019年突发脑梗,住院期间仍牵挂学生,多次打电话询问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出院的第二天便不顾家人的劝说返回课堂。
她秉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信条,教改创新、笔耕不辍,承担学校的多项研究课题,她所撰写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等多篇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她指导过的年轻教师多次在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王国奎事迹简介(敬业奉献)
王国奎,男,55岁,大城县留各庄镇王张吉村卫生室主治医师,第三届“最美廊坊人”,河北省“最美乡村医生”,廊坊日报、廊坊电视台多次报道了他的优秀事迹。
王国奎扎根乡村38年,面对众多的农民百姓,他本着既要防病、治病,还要适应农村人们的就医方式,做到灵验、方便、经济。在治病过程中,村里的孤寡老人只要一个电话,他就服务到家,送药上门,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所有患者从不收诊费,不管路途多远,外出救治从未收过出诊费。他用真诚和爱心面对患者,治愈多种疑难病症,有些经济困难的患者,王国奎免去他们的治疗费用,为他们垫付药费,用新技术、新方法帮助他们降低医疗成本。
2007年,王国奎率领王张吉村卫生室作为全国卫生职业内科研究会新技术推广单位,率先从全国卫生职业内科研究会引进了“细胞血液流变学新技术”,建立了心脑血管病专科,并应用到了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3年,他推广了农村适宜技术中药透皮技术贴敷疗法、直肠滴灌疗法、超声雾化疗法等绿色诊疗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医疗风险,使广大患者利于接受。
李洪侠事迹简介(敬业奉献)
李洪侠,女,56岁,三河市山下庄小学教师。2018年12月,当选三河市第七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19年1月,当选“时代新人·廊坊好人”,廊坊传媒网、廊坊文明网等媒体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
在从教的34个年头里,李洪侠一直扎根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她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农村小学的教育事业。1986年,20岁出头的李洪侠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迎接她的却是矮矮的土墙、四面透风的教室和零乱不堪的操场,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带着满腔热情很快进入角色、投入工作,在自己动手修缮环境的同时,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培养。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她常常备课到深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2000年被调入半山区山下庄小学中心校,她勇挑重担,坚守岗位,在期末统考中,由她带领的班级一直名列学校第一名。32年来,她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家长和领导们的高度评价。
李洪侠以校为家,将自己两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奶奶照顾,她舍小家顾大家,把所有的爱奉献给村里的学生,经常被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喊为“妈妈”。三十多年的忘我工作,使她的身体积劳成疾,她住院治疗期间仍心系学生,每天上午输液治疗,下午回学校上课,没耽误过一节课。每送走一届学生,师生都是洒泪而别。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非凡的成绩,作为教师,她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竭尽所能,无怨无悔!
陈玉兰事迹简介(敬业奉献)
陈玉兰,女,53岁,中共党员,廊坊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在母亲离世时,她忍受着巨大悲痛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是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里的最美“逆行者”,先后荣获河北省“最美抗疫先锋”“最美廊坊人”“时代新人·河北好人”称号,人民日报等100余家媒体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
在全市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初一,义无反顾地奔赴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救治医院。她负责的检验工作直接面对病患的各种标本,感染风险极大,但她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忘我工作。1月30日,陈玉兰母亲病故,但因岗位特殊和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她毅然决然坚守岗位,连母亲最后一面也没见到,也没能亲自参加老人的葬礼。她将悲痛化为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将忠孝凝为救死扶伤的亲情和大爱,专心致志地奋战在救助患者生命的第一线。
在危急关头,她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崇高美誉。
李向国事迹简介(敬业奉献)
李向国,男,53岁,香河县看守所所长,先后荣获“全省优秀公安监管民警”“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最美抗疫先锋”等称号,人民公安报、河北文明网、河北新闻网等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李向国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出了名的,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这儿责任重大,必须把工作干好,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李向国把全所民警分成三个班组,每班15天轮流在监区值守。而他自己排在“第四班”,全程全时在岗。李向国的办公室也是宿舍,正对着他的床,有块24小时不灭的屏幕连着所里的监控,各点位情况一目了然。从1月24日来到看守所,到跟着第一班组开始执勤,李向国一干就是13个昼夜……因连续工作,2月6日零时30分,李向国在疫情防控岗位上突发脑溢血倒地,送至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救治,目前,他正在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希望尽快回到他一直牵挂、放心不下的工作岗位。
李向国虽然对工作要求严格,铁面无私,但在生活中,他却是所里民警们的热心肠老大哥。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特别上心,看到谁家有难处他都会主动帮忙,连下雪了都会在工作群里嘱咐大家开车注意。在李向国的带领下,香河县看守所连续多年保持着安全无事故的优异成绩,先后两次被省公安厅评定为二级看守所。
赵永华事迹简介(敬业奉献)
赵永华,男,41岁,重症医学博士,廊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廊坊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病区主任,负责病区全面工作,河北新闻网、澎湃网、廊坊日报等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赵永华身先土卒,克服家中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等各种困难,主动请缨支援抗“疫”一线,在大年初三义无反顾奔赴工作岗位。担任病区主任的赵永华,刚刚到达抗“疫”战场就面临诸多压力,从临时组建团队、重新制定流程,到每天上报数据、定时巡查病房,他的工作量比平时翻了好几倍。最初的几天,赵永华每天早7点查房,为每个患者详细制定治疗方案,一直忙到深夜才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护服,工作期间他不吃不喝,由于长时间穿戴防护服,手背上起了湿疹、脸上压出了血印。在他的带领下,病区救治工作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实现严格规范、高效运转。
无论一线工作多么繁忙,赵永华总会抽时间和每位患者面对面交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病情、配合治疗。为了更好地诊治患者,本该到期换岗休息的他主动申请延长支援一个周期,继续坚守抗疫最前线。在“抗疫”期间,赵永华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我要像一名党员一样严格要求自己,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坚决战胜疫情,救助病人,带着‘战友们’顺利完成任务,安全撤回去!”
刘政事迹简历(敬业奉献)
刘政,男,52岁,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廊坊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被省卫健委、省总工会授予“抗疫·最美医生”称号,河北文明网、廊坊日报等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1月21日专家组成立后,他带领66人的专家团队几乎24小时不间断工作,春节期间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坚持“一人一团队”“一人一方案”原则,细化救治措施,随时根据病情调整,确保患者得到最科学的救治。
疫情期间,刘政带领专家组对全市范围内发现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筛查,对各医疗机构发现的疑似患者,他带领专家组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分析患者的症状和各项检查检验结果,确保没有一例漏诊。他经常半夜开展筛查工作,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在疫情面前,他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他说:“疫情就是命令,我是党员,又是医务工作者,在这个最危险的时候就要义不容辞地冲上去。”
刘政以精湛的医术和专业素养,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我市新冠肺炎患者筛查、临床诊疗和控制疫情传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刘政为组长的廊坊市救治专家组的工作得到了河北省卫健委专家组的肯定,赢得了广泛赞誉。
陈光事迹简介(敬业奉献)
陈光,男,廊坊市人民医院院长,从事医疗工作35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市定点救治医院医疗救治总指挥,长城网、澎湃网、廊坊日报等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1月28日,他带领医疗救治团队进驻市第三人民医院,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救治团队情况汇报、定点医院领导沟通会、医疗救治视频沟通会、专家集中会诊……忙得不可开交。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和管理能力,组建医疗团队、安排人员轮岗,常常是一边与专家组商议救治方案,另一边紧急调配专业技术人员和救治必需的设备、物资、药品。
1月30日上午,市疫情防治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由市医院信息部负责定点医院信息系统搭建,要求在5日内必须完成。会后,陈光向信息部提出要求必须争分夺秒,信息系统搭建时间务必缩短,在他的督导下信息部夜以继日开展工作,72小时后信息系统正式运行,解决了病区内外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为更好地救治患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月26日,廊坊市最后一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出院,自此30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疫情防控期间,陈光每天24小时待命,经常忙碌到凌晨两三点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廊坊市新冠肺炎援鄂医疗队(敬业奉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先后选派了4批共54名医务工作者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工作,接连不断地冲向武汉抗疫最前线,他们来自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专业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症、呼吸、感染、护理等。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把危险和艰苦留给自己,成为这个春天最美的逆行者。
第一批9人编入河北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分别战斗在武汉第七医院、江夏区人民医院、雷神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429人,重症患者119人,危重症78人,人员零感染,治愈患者零回头,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达到武汉全市第三位。第二批20人编入河北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战斗在武汉方舱医院,累计管理患者626人,累计治愈出院363人,累计转出185人,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治愈患者零回头的目标。第三批15人编入河北第七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先后战斗在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累计负责床位152张,收治患者142人,治愈出院患者92人,按照上级要求转院50人,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治愈出院患者零回头的救治任务。第四批10人编入河北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战斗在武汉第七医院、江夏区人民医院、雷神山医院,累计管理患者136人,其中重症患者20人,危重症患者11人,累计出院患者89人。
在武汉奋战的日日夜夜里,他们每天工作到深夜,做的不仅是救助治疗、精心护理,还有帮助安慰、心理疏解。新冠肺炎患者不允许家属陪护,很多重症、危重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除了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外,他们还要为患者喂饭、翻身、拍背、端屎、接尿、擦身……纵使剪掉了美丽的长发、纵使厚重的防护服让人呼吸困难、纵使美丽的脸庞上布满了压痕、纵使连续数小时水米未进导致头晕目眩,他们都从未动摇过救死扶伤的信念。
“等胜利了,我们一起看樱花!”这句话成了队员们最美丽的约定。随着樱花绽放,一个个喜讯传来,廊坊市援鄂医疗队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廊坊力度”,体现了“廊坊温度”。
王朋辉事迹简介(助人为乐)
王朋辉,男,35岁,中共党员,文安草根公益协会及赤狐应急救援队会长,文安草根公益协会曾获得廊坊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中国文明网、河北新闻网、搜狐网、网易新闻、廊坊日报等媒体报道了他和团队的先进事迹。
2015年10月,王朋辉组织成立了文安草根公益协会以及隶属于协会的赤狐应急救援队。自成立以来,王朋辉带领赤狐救援队执行暴雨内涝救援、火灾救援、水上救援打捞、失踪人员搜救等任务数百次,带领团队常态化开展帮扶孤寡老人、儿童及贫困学生家庭30户,走访慰问保定涞源、张家口康保县200余贫困户,累计发放慰问物资达5万余元;组织团队队员无偿献血累计达50.8万毫升;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及安全知识宣传巡讲20余次,发放安全手册1.2万余册;在义务巡防中,抓获偷盗人员2名;在高考期间开展服务考生志愿服务活动,为考生保驾护航。
2017、2019年,先后带领救援队赴四川九寨沟地震灾区、甘肃陇南文县泥石流灾区、唐山潘家口水库、山东寿光洪涝灾区进行失踪人员搜救;先后组织协会志愿者对流浪人员临时救助110余次,帮助多名流浪人员找到家人。
郭满事迹简介(助人为乐)
郭满,男,41岁,中共党员,大厂回族自治县“满有爱心”公益救助协会会长,2018年3月,郭满荣登“中国好人榜”,中国文明网、河北文明网、长城网等媒体报道了他和团队的先进事迹。
2003年,他与20名同学、战友一道,组建了“满有爱心”公益救助协会,通过“草根公益”的力量去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团队由最初的20人发展到现在的269人。2006年,郭满因患尿毒症需进行肾移植手术。协会成员积极捐款筹资帮助他完成了手术。术后,他一直靠服用药物,每月花费近万元。为了增加收入维持治疗,他又找了一份兼职。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每月从收入中抽取15%作为协会救助金。
每逢传统节日,郭满都会组织协会志愿者深入全县城乡弱势群体家中,给他们带去慰问品、慰问金,让困难群众温暖过节,资助困难孩子上学。17年来,协会先后与105户困难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筹集发放爱心款物约40万元,让“传递正能量、温暖你我他”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思想共识和行为准则。
此外,郭满还组织协会会员开办了“听国学讲座 诵读国学经典”、为高温一线工作者送清凉、爱心义卖、进敬老院包爱心饺子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不断拓展爱心公益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宋建康事迹简介(助人为乐)
宋建康,男,32岁,永清县别古庄镇王希村人,德尚雕刻厂经理。他因身残志坚、乐于扶贫,开办雕刻厂。2015年,他的工厂被河北省残联确定为“河北省残疾人家庭手工业孵化基地”,2019年,宋建康当选为“时代新人·廊坊好人”,河北日报、廊坊传媒网等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13岁那年,宋建康不慎遭电击,经救治虽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再也无法正常行走,也因此辍学。2005年初,受邻居启发,他开始学习核雕。凭借着自身悟性和努力,仅3个月,他就能独立做出简单的核雕作品。2008年,他在家办起了核雕作坊。2013年,开办了德尚雕刻厂,产品种类、数量及销售额均稳步增加,成为当地的致富典型。
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宋建康更是将扶贫当成了责任,并一直为想学核雕的贫困人士无偿提供指导,对贫困残疾人士尤其照顾。除免费传授技术外,还为学员安排住宿,提供原材料及工具,安排就业岗位。双下肢不能站立的周爱娟跟着宋建康学了近两年核雕后,她在家办起了核雕作坊,并已招收20余人共同创业。近年来,宋建康累计帮助过的400余人中90%已脱贫,且多数成了他的朋友兼生意伙伴,他们相互支持,携手成就精彩人生。
周广运事迹简介(助人为乐)
周广运,男,54岁,大城县留各庄镇留邻居村“帮德美”老年护养中心负责人,2018年4月当选“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新华网、河北新闻网、河北文明网、搜狐网、廊坊日报等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周广运曾经因为遭遇车祸而受助于人,成为他的助人之源2008年、2011年,周广运先后两次救助了遭遇车祸的伤者,被救家属多次登门致谢均被周广运婉言谢绝。他也曾多次因为帮助别人被误解而损失了钱财,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帮助别人。
2012年,周广运和朋友一块儿出资建设“帮德美”老年护养中心,照顾周边村街的40余名孤寡老人,老人们吃住生活在这儿,每月仅几百块钱,大家都说周广运“傻”,明知道“帮德美”是赔钱的“买卖”,可他依然干得热火朝天。周广运还专门在护养中心为残障人士设立了扶贫车间,为他们开设技能培训、车间作业、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残疾人就业。周广运说,“我的理想并不是挣多少钱,而是尽可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带动更多的人,让世界充满爱。”
不仅如此,这些年他干的“傻”事儿还有很多,哪里有麻烦他就去哪里,遇到车祸就去抢救伤者,碰到道路堵塞就义务疏导交通。
李强事迹简介(助人为乐)
李强,男,33岁,霸州市辛章三村人。全国上下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作为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不顾危险,挺身而出,尽己所能,为防控疫情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廊坊日报、廊坊都市报、搜狐网等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李强通过手机APP查找订单,一条从武汉中建三局某公司发出的紧急求助订单引起了他的注意——求助从天津静海运送建筑物资前往武汉雷神山医院。“最初,家人不同意我去,觉得太危险!但建设雷神山医院需要这些物资,需要有人站出来,我想为疫情防控做点贡献。”李强说,他做通家人的工作,毅然接下订单。
赶到武汉后,李强及时将建筑物资送到了雷神山医院。在他停车休息时,在北斗导航系统中听到急需从武汉向孝感运送医疗物资的消息。“既然来了,就要多出力!”李强拨打了求助信息里的电话,前往武汉一家慈善机构,将一线医护人员急需的防护鞋套、防护服等送往孝感市中医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孝感航天医院。当他将医疗物资送到一家医院时,接货的医务人员激动地流下了泪水,听出他是外地口音,不停地道谢。随后他收到来自医院的两封感谢信。“其实应该谢谢他们在一线救人,我做的不算什么。”李强说。
王香芝事迹简介(孝老爱亲)
王香芝,女,57岁,大城县留各庄镇龙华侨村村民,先后获得第三届“最美廊坊人”“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等媒体先后报道她的先进事迹。
1999年,王香芝和丈夫邢志祥在路边捡到了一个裹着棉被的女婴,由于当时县里还没有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民政的工作人员询问她们能不能收养这个孩子,王香芝没多想便答应了,给孩子取名“路玉”。在小路玉一周岁左右,王香芝发现她仍然不会翻身、不会坐,就带着路玉去北京检查,结果,被诊断患有混合痉挛性重症脑瘫。夫妻俩多方奔走,四处求医,经过三次手术,先后花费20多万元,小路玉原来蹩着的双脚终于可以分开了,向后屈伸的双臂也恢复了正常。为了让双腿双臂恢复知觉,王香芝还向医生学习按摩技术,回家给女儿按摩,一按就是十多年,如今,她这双手因长期给女儿按摩已经有些变形了。这些年来,王香芝夫妇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全部用在了给路玉看病上。他们自己的三个子女也从没有埋怨过,还非常疼爱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
王香芝一家人互相扶持,齐心协力,在过去的20年里挥洒无数汗水与泪水,克服一个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与艰辛,精心照顾着路玉,让一个残缺的生命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与美好,演绎了一曲超越血缘的大爱之歌。
金天凤事迹简介(孝老爱亲)
金天凤,女,16岁,霸州市第十五中学学生,第三届“最美廊坊人”,廊坊市“新时代好少年”,廊坊日报、廊坊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天凤的父亲智力不全,干不了重活,母亲智力残疾,不能开口说话,懂事的天凤早早就承担起大部分家务。每天早晨6点,天凤就要起床洗漱,然后做早饭,擦桌子扫地,清理羊圈……直到父母吃完早饭,她才背书包去上学。中午放学,别的同学可以留在学校食堂吃饭,而她要抓紧时间赶回家,为父母做午饭。双休日和假期是别的孩子开心玩耍的时候,而对于金天凤来说,却有更多的家务活需要去做。从8岁学会了骑三轮车开始,她就经常带着母亲一起去地里,除草、浇地、边干着农活,还要边说话“哄着”母亲,这样才不用担心母亲走失。她总说,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她什么都不缺,父母都在身边,她很知足。
金天凤学习刻苦努力,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面对生活的艰辛,天凤没有退缩,当同龄孩子在妈妈面前嫌弃饭菜不好吃时,她却在用做饭时不小心沾满烟灰的小手喂妈妈吃饭;当别的孩子在伸手和妈妈要零用钱时,她却利用课余时间挎着大兜在路上捡废品贴补家用;当同龄孩子受了委屈向家长哭诉时,她却用她稚嫩的小手搂着妈妈安慰着妈妈:“别怕,别怕……”
隋国华事迹简介(孝老爱亲)
隋国华,女,53岁,固安县公主府乡大留村村民,2017年12月当选“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最美固安人”,廊坊日报、廊坊文明网多次对她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
2010年因一场车祸使她的丈夫变成了植物人,令原本一个幸福安稳的家庭陷入困顿,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她的身上。为了防止丈夫长褥疮,隋国华每天十几遍地翻擦丈夫的身体,瘦小的她常常累到满头大汗。为了防止丈夫全肌肉萎缩,她忙完家务,就坐在丈夫身边,给他揉揉腿,捶打捶打胳膊后背……阳光明媚,温暖舒适的时候,隋国华还要把丈夫抱到院子里晒晒太阳。
有人劝隋国华放弃治疗,但她却坚定地说“我和他从结婚到生子,就从没分开过。就算他一直躺在床上,我也要一直陪伴他。”为给丈夫治病欠下了30多万元,但她从没想过放弃。在隋国华的精心照顾下,丈夫出院不到一年,就出现了康复的迹象,手脚可以活动了,这也让隋国华信心百倍。
2014年,“昏睡”了300多天的丈夫苏醒了过来。隋国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用她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创造了生命奇迹,用自己的付出谱写了人间大爱。
吴国军事迹简介(孝老爱亲)
吴国军,男,48岁,安次区3532小区居民,当选2019年6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河北文明网、廊坊文明网等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吴国军年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留下终身残疾,双腿无法直立行走。1991年他的父亲因车祸去世后,长期留守在家中的只剩下重疾缠身的母亲和双腿残疾的吴国军。但身残志坚的他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拮据和身体的残疾而自卑或放弃,三十年如一日细心照料母亲。
多年来,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生活仅靠低保金和母亲微薄的退休金勉强度日。母亲被确诊为糖尿病并发症期间,身体孱弱不堪,吴国军根据医生建议,每天变着花样做饭菜,定时为母亲注射胰岛素、化验尿糖血糖,按时按量喂药,在吴国军的照料下,母亲的糖尿病并发症渐渐有所缓解……但好景不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0年,母亲又急患脑血栓,导致偏瘫,瘫痪后母亲大小便失禁,吴国军依旧每天守在老人身边细心照料,在吴国军年复一年的坚守中,现在老人的身体已慢慢地恢复,逐渐能够坐立起来,双眼也能感受到了光亮,现在天气好的时候,吴国军会扶着母亲到外面晒太阳,母亲也能和邻居们聊天解闷。乐观、要强的吴国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在平凡的生活中谱写着感人至深的孝老诗篇。
姜文云事迹简介(孝老爱亲)
姜文云,女,54岁,香河县五百户镇田各庄村妇联主席。2016年,姜文云家庭被授予“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廊坊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9年8月,当选“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河北文明网、廊坊文明网、廊坊日报、廊坊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
姜文云是一名巾帼志愿者,更是众人眼中的慈母孝女。她用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坎坷,用真诚对待身边的亲友。她常年要照顾患脑血栓的婆婆、疾病缠身的公公,还要四处奔波为先天智障的小儿子求医看病,但生活的坎坷并没有让她倒下,她曾办过鞋厂、做过沙发、加工过零活、种过药材、养过土元,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少累,她都顽强地撑起家庭的一片天。经过年复一年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家庭生活不断改善,但这时的姜文云首先想到的却是要把种植、养殖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同村的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乡邻群众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巾帼爱心汇”志愿服务团队一员,她经常去敬老院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义务捐款帮助那些需要救助的贫困人员、收集捐赠的衣物送往贫困山区……
姜文云说:“微笑是我的名片,真诚是我的座右铭,只要生命不息,我的爱心奉献就永不止步。”
任克华事迹简介(见义勇为)
任克华,男,53岁,中共党员,永清县刘街乡杨青口村村支委、村委,2019年荣获河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当选2019年4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廊坊日报、廊坊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2019年3月16日下午,任克华在去开会的路上,路过龙江渠刘街村段时,发现一辆电动三轮车从渠边的陡坡径直掉入了水渠,骑车的老人被甩到一旁,车内两个年纪尚小的孩子没能及时跳下车,与电动车一起翻入水中,瞬间被水淹没。任克华见状想都没想,沿着十几米长的陡坡拼命往下跑,来不及脱下厚厚的棉衣,急忙跳入水中。三月份的初春水温只有几度,还有些刺骨。他没有顾忌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冰冷的河水淹没,只有一个念头:救人!他在水里反复摸索搜寻落水孩子的踪迹,最终将两名儿童全部平安救助上岸,将两个幼小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任克华上岸后,便悄然离开。
浑身湿透的任克华,到了家里,妻子再三追问下才知道他路上救了两个孩子。获救孩子的家人经过多方打听,最终找到了两个孩子的救命恩人任克华。见面时,孩子的父母一把握住任克华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大哥,要不是你两个孩子就没了,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面对家长的谢意,任克华却淡然地说:“下水救人是我应该做的,谁碰到了都得救。再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当群众遇到危险更应该义不容辞地冲上去!”
秦振启事迹简介(见义勇为)
秦振启,男,62岁,永清县里澜城镇冯家场村村民,2018年荣获廊坊好人、永清县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等荣誉,河北日报、河北卫视、中新网、凤凰网、河北文明网、廊坊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
2017年6月14日,秦振启正忙着盖房子。中午十二点左右,他突然接到一个村民的电话:“快来啊,村后大坑有人落水了!”秦振启放下电话,二话没说,迅速骑上电动三轮车就往村后的大水坑赶。到大水坑边一看,一名女子正在水中挣扎。大水坑最深处有两米多,女子离岸边有五十米远,已经快到大水坑最深处了,当时女子已经呛水,忽上忽下。情况万分危急,秦振启衣服顾不上脱,立即跳入水中一个猛子扎过去,奋力将落水女子往岸边推,及时挽救了女子的性命。
这已是秦振启第四次在河里救人了,他义无反顾、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被村里人竞相传颂。秦振启说:“我也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快乐。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希望能在以后的日子里,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肖进事迹简介(诚实守信)
肖进,男,46岁,肖进特效品牌创始人,实体特效化妆行业领军人物,2018年4月入选“中国好人榜”,中国文明网、河北文明网等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2008年,“肖进特效”工作室成立,从一开始两个人的小团队发展到40人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在国内乃至世界特效化妆行业都占有重要位置。先后两次获得了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颁发的“中国电影电视化妆金像奖”。
肖进把诚实守信当做最好的名片,“信得过”是肖进留给业内合作各方的共同印象。在他看来,对所承接的剧作特效化妆精益求精、对特效化妆技术不懈追求就是对客户、对社会最大的诚信。“肖总说过的每一个字都会兑现”,这是员工对于肖进的评价。肖进本着对客户对员工诚实守信的精神,保质保量、事无巨细地做好每个项目。他在大厂影视小镇成就了世界一流的实体特效制作,培养了一批高技术人才,成为中国电影特效行业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作为新兴行业,特效化妆人才紧缺,肖进本着“行业取胜、教育先行”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特效化妆人才的教学中,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现在国内特效化妆人才有一半以上都出自肖进特效及其培训机构。同时,肖进还积极吸收当地从业人员,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并通过专业培训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