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浸润着城市,书写着文明,汇聚着力量。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也是内在魅力。车流穿梭的路口,“红马甲”扶老携幼,助力文明出行;凛冽的寒风里,赶早班车的市民随手捡起纸袋,投入垃圾箱;走进敬老院,围拢在孤寡老人身旁,亲如一家……在廊坊,志愿者处处可见、志愿活动天天都有,加入志愿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向善风尚。
春风送暖,廊坊志愿服务精神走进千家万户,凝聚成廊坊奋进的精神源泉,志愿服务之花开遍全城,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正能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550个,注册志愿者达30万人。近年来,我市涌现出“星期六文明行动”、“远山行”爱心助学公益联盟、侯振国爱心团队、“951爱心车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其中,广阳区逸锦家苑社区、吉兴社区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评选中相继入选“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廊坊,京津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正以涌动的爱心点亮文明底色,描绘出一幅幸福美好的画卷。
“志愿品牌”亮出来
廊坊“志愿红”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廊坊志愿品牌”熠熠生辉。
一群拥有“熊猫血”的“熊猫侠”,因为身上流着同样的RH阴性血而走到一起。“廊坊稀有血型联盟”2016年3月成立,这是京津冀地区首家注册的稀有血型公益社团组织,现有会员500多人。同年,廊坊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廊坊稀有血型联盟分队成立。
每一次接到求助,“熊猫侠”们义无反顾,积极参与稀有血型孕妇分娩备血、稀有血型患者手术备血、稀有血型白血病患者治疗用血以及其他稀有血型患者的用血。共计参与无偿献血215人次,献血量86000多毫升。
廊坊9958应急救援队由两年前成立的5人发展到1000余人,救援队累计接到求助2000余起,出动志愿者50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50000余小时……这支民间团体长期从事公益救援、安全培训,由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士志愿组成,曾参与邯郸水灾、湖南水灾、江西水灾、四川九寨沟地震等多次国内大型自然灾害救援。
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90岁,一支银发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成为一张具有感召力的志愿者名片。安次区银河南路“夕阳红”宣传队曾获“全国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从1994年刚成立时的十几名队员发展到现在的千余名老年人志愿者,化解矛盾纠纷、创建文明城市、维护社会治安……
建章立制规范化
春日融融暖人心。3月1日,我市启动了以“志愿服务新时代 携手共创文明城”为主题的2019年志愿服务活动和以“访千楼万家 创文明城市”为主题的2019年“星期六文明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深植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是题中之义。近年来,我市将志愿服务作为学雷锋活动的载体,通过完善相关机制,规范志愿服务管理工作,真正将学雷锋活动引向深入。
建立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制定《廊坊市志愿者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程序,通过“燕赵志愿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志愿者招募经常化。
成立志愿者管理组织机构。市区及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志愿服务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形成了各级文明委统一领导、志愿服务组织具体实施、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的组织网络。我市还成立了志愿服务联合会,有效促进了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建立志愿者培训制度。有效利用社区、学校、公共场馆等资源,选聘专家学者和优秀志愿者担任教师骨干,有计划、有层次、分批次地为志愿者免费提供医疗救护、应急安全、心理维护等专业培训。
建立回馈激励制度。探索建立志愿者评星制度,以志愿服务时间为依据实行星级认证。每年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并纳入道德模范、廊坊好人评选。
书写文明 汇聚力量:志愿服务汇聚廊坊磅礴正能量
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我市志愿者队伍“沉下去”开展服务,创新志愿服务手段。
在安次区龙河盛都社区“幸福家园服务站”,老人们开怀大笑的样子十分动人。开设老年人餐桌,义务为孤寡老人做饭,为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送饭到家,定期陪老人聊天、整理家务,为80岁以上的社区老人免费送蛋糕、寿面庆祝生日……点滴行动昭示着志愿者深沉的爱。
翻山越岭,爱心汇聚。我市“远山行”爱心助学公益联盟只为让知识点亮孩子人生的道路。“远山行”筹建于2015年12月,主要开展针对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中小学的捐助以及对贫困学子的点对点持续资助。2016年1月启动首次助学活动,之后的每一年在助学回访基础上,继续扩大资助范围。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资助贫困学子1814人次,累计捐助助学金、衣物、图书、课桌椅等价值近234.1万元,爱心足迹遍布西藏、内蒙古、贵州,河北保定、承德、张家口、邢台、邯郸以及廊坊各县(市、区)。
今年春运期间,共青团廊坊市委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青春志愿行·奉献新时代”春运志愿者服务活动。百余名青年志愿者深入廊坊北站、廊坊站等重要场所,围绕秩序维护、引导咨询、便民利民等开展“暖冬行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3584小时。
这些仅是我市志愿服务团队创新服务方式的一个个缩影。近年来,全市志愿服务面向基层、深入社区、走进家庭,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不断加强,成为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涌动全城,凝聚成真善美的温暖光源,照亮百姓的幸福生活,汇聚成助力新时代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的磅礴正能量。(记者 张春娥 杨苗苗 通讯员 杨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