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实践
让文明成为燕赵的亮丽风景

让文明成为燕赵的亮丽风景

——2018年我省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重点工作

图为文安县周庄子村评选的好媳妇在给婆婆洗脚。赵永辉摄

更加关注城乡文化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占比达56.7%、文明村占比达40.5%,各级评选表彰道德模范382名,推选“身边好人”1.5万余名;1009个文明校园结对帮扶1146个贫困地区中小学校,6800多个文明单位组织扶贫项目1.78万个、帮扶对象3.13万人次……

2018年以来,我省精神文明战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暨宣传部长会议精神,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工作,按照“四个干”抓落实机制推进创建任务,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的其他重点工作也取得扎实成效,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保障、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全面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日前,在石家庄市裕华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10余名工作人员通过视频数据平台网上“扫街”时发现,巡查路段的便道上有一箱杂物,工作人员当即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把问题反馈给所属城管中队。几分钟后,执法人员就到现场进行处理。

如今,这一模式正在全市推广,今年上半年,“八区一县”将全部实现数字城管扁平化模式。自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该市将“创建模式”转变为“建设模式”,把“精准对标”升格为“全面提标”,把创建“文明城市”升华为创造“城市文明”,不断推动城市文明再上新台阶。

2018年,我省精神文明战线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巩固拓展提升创建成果的要求,着眼突出“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更加注重城市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更加注重服务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注重向县城和村镇延伸),着力推动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创建,取得了预期成效。

以常态测评传导压力,激发了各地内在动力。2018年,省文明办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了3次测评,12月起组织接受国家测评(复检)。每季度、年度测评结束后,都依成绩按设区市、县级市、市辖区、建制县统一分序列排名通报,并对成绩在本序列倒排20%内的省级文明城市(城区、县城),依次数给予“黄牌”“红牌”“停牌”“摘牌”警示或惩戒,先后有38个(次)的市文明城市(城区、县城)受到红、黄牌警示或停牌预警。

以服务“三城”明确导向,增强了群众的切身感受。通过发挥测评体系的导向作用,各地组织开展了“访千楼万家、创文明城市”活动,推动各地更加关注城乡文化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公共服务都有了明显改善,使创建工作进一步融入城市经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

经过创建,全省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55个,新建和改善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4580多个。各地清理积存垃圾2193.4万立方米,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986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城市公厕1855座;城市植树1400多万株,新增城市绿地4800多公顷,新建、提升公园游园170个。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创建的参与率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注重基层基础创建,进一步弘扬时代新风

从2018年起,省文明委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开展文明创建“十大专项行动”,以严明的标准、严格的措施深化文明礼仪规范、婚丧嫁娶革新、公共场所治乱、交通秩序整治、城乡环境提升等,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全社会文明素质。

补齐发展短板,回应群众关切。去年以来,“十大专项行动”开局顺利,取得明显成效。

立足抓基层、打基础,2018年,我省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创建,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文明村镇创建扩面提质。各地以“十个一”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文明村镇的创建认定工作。截至2018年底,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占比达56.7%、文明村占比达40.5%,文明乡风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文明单位创建不断深化。我省将“双创双服”、脱贫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纳入文明单位创建,以“提质提效、文明服务”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省直及中央驻冀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地从基层窗口、经营门店抓起,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建设,推动解决“效率低下、态度欠佳”问题。2018年共有2700多个基层单位,获授本系统、本行业“流动红旗”与“先进网点”,进一步提升了各类窗口单位的服务水平,促进了营商环境的优化。

文明家庭创建深入推进。各地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其中,为进一步讲好家风故事,开展了以“我家40年”为主题的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展示活动。推动各地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邻里节”“敬老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进一步形成。

文明校园创建扎实开展。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全省组织1.6万所大中小学校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有467所学校被列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的候选学校。

文明礼让渐成风尚——“文明礼仪大讲堂”省级巡讲活动吸引观众3万余人,网络直播观看达百万人次,通过宣传教育,文明友善渐成风尚。

移风易俗实现新进步——宣传推介“千村百镇”移风易俗先进典型,推动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完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祭扫雅办、节俭操办之风兴起,铺张浪费、攀比斗富的陋习得到初步遏制。

公共场所乱象得到基本遏制——通过推动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强化行业规范建设,在公共场所开展文明引导、文明劝导活动,促进了不文明行为的规范,城市“牛皮癣”逐渐消除,公共场所更加文明有序。

诚信缺失问题开始强化整治——全省已破获网络诈骗案件8264起,电信网络诈骗势头得到遏制;为5.23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5.4亿元,补缴社保费444.73万元;拘传失信被执行人1.8万余人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13万余人,执结案件22万余件,执行到位金额363.38亿元。

用典型引领公民道德建设,为时代好人辈出营造浓厚氛围

40年做好事11万余件的沈汝波,“隐姓埋名”保守国家秘密37年的吴洪甫,勇斗歹徒身中5刀的退伍军人吕保民,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插上翅膀的郭鹞……2018年,省文明办坚持开展“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推选发布活动,同时推动城乡基层、各行各业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议活动,在全社会传递了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燕赵好人多,好人在身边。着眼成风化俗,我省深化拓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聚焦创新创业、高新高端、环保脱贫等,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为引领,讲好榜样故事、践行模范精神、树立价值导向,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更加具体化、生活化、生动化。

一年来,我省选树“时代新人·河北好人”360名,推动行业典型选树,发布30名“河北好人·环保卫士”,在全社会树立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郭鹞、卢勇、张铁兵、吕保民、吴洪甫、沈汝波等52名“河北好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坚持层层推选。我省推动各级评选表彰道德模范382名,推选“身边好人”1.5万余名,选树宣传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650个、“新时代好少年”2.6万余名,吸引群众网上网下参与互动交流超过1000万人次。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7万余个,引导54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3.5万个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爱心奉献”志愿服务活动。

为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河北日报等省直主要媒体开设专栏、增设专版,常态发布先进典型事迹。

省文明办举办“河北好人”月度、年度发布活动12场,组织开展“德润燕赵”先进典型基层巡讲760余场次。各地在公共文化场馆设置道德模范事迹专题展览,搭建500多个社区多媒体党报宣传栏、3.2万余个善行功德榜。

2018年,全省各级安排专项经费组织慰问,落实礼敬礼遇各项举措,在全社会树立起“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鲜明价值导向,为培育更多时代好人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探索开展精神扶贫、文化扶贫,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大局

从2014年开始,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6个贫困山区县的12所中小学结对精准扶贫,让17903名“太行娃”受益,走出了一条校园结对助力扶贫的新路。

2018年5月,我省召开“履行社会责任实施教育扶贫”座谈会,宣传推广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与贫困地区中小学校结对帮扶的经验,并协调推动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和精神建设战线发挥本系统各级各单位的特有优势,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在“扶志、扶智、扶德、扶业”和补齐精神文化短板上进行探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09个文明校园结对帮扶1146个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引导6800多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组织扶贫项目1.78万个、帮扶对象3.13万人次,钱物折款28.7亿元。

与此同时,我省把精神扶贫、文化扶贫的要求纳入省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测评体系,列入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并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已有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配套倾斜,积极争取本级财政、上级财政支持,提升了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

目前,全省精神扶贫、文化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广泛宣讲党和政府的扶贫惠农政策,推选发布勤奋创业、诚信经营的脱贫典型,在贫困地区开始形成自力脱贫光荣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导向。

进一步培树了脱贫防贫的良好风尚。推选农村十星级文明户35万户,广泛评选“十大孝子”“好婆婆”“好媳妇”等,组织引导以“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1.3万个志愿服务组织、128.1万名志愿者开展扶贫志愿服务1812.4万小时。

进一步改善了贫困地区的文化条件。发挥“三下乡”活动的集聚效应,帮扶项目、资金、物资总值约15.46亿元。争取到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在1593个贫困村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全部用于贫困地区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落实专项经费,选派2800多名文化工作者到贫困县定岗工作或提供文化服务。

进一步增强了稳定脱贫的产业支撑。全省初步形成了“产业项目+特色小镇+乡村游”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电商扶贫范围覆盖了约3.1万贫困人口。

上一篇:中央宣传部授予其美多吉“时代楷模”称号
下一篇: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开展慰问帮扶全国道德模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