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女交警护送行人过马路(资料片)。记者 金志超 摄
秋风叠叠,落叶娑娑。云高天阔,阳光和煦。看我市交通保畅工作的点点滴滴,是改善民生的上下求索,是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
廊坊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100多年前,京山铁路在此设站,才使得廊坊由一个偏僻小村逐渐发展为城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磨砺与洗礼,享有“京津走廊明珠”的廊坊大地上,宽阔平坦的公路纵横交织,宛如条条玉带,连接着北京天津,连接着城市乡村,连接着现在未来。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大“动脉”,畅通是检验这一“动脉”的重要标杆,而文明则是保障“动脉”时刻畅通的关键因素。如今,交通文明正伴随着廊坊“率先走新路,奋力走前列,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的步伐不断向前延伸。
今日廊坊,华美富丽,端庄大气。登高远眺,行道树、草坪、林地,淡雅的绿、华贵的绿、张扬的绿,妩媚动人;一条条道路畅通平整。
廊坊主城区距北京城区40公里,距天津城区50公里,境内8条高速公路、25条国省干道纵横交错,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一。
文明程度,铸就城市高度。行走在廊坊的大街上,每个大型路口都有交警在指挥交通,人行道上,交通志愿者在引导行人按照秩序依次通过;主次干路,车辆畅通无阻有序通行;斑马线上,行人优先通行……在廊坊,机动车司机在斑马线上主动礼让行人优先通行已成常态;在廊坊,人人文明出行,路路畅通安宁。
细数街头巷尾的变化,看看百姓眉宇间舒展的笑容,再听一听百姓心底的表述,你会真切地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给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日廊坊,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廊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也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文明,把整治道路交通秩序、提升公民文明交通素质、创造良好交通环境当成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头等实事来抓。
廊坊城市不大,机动车保有量却超123万辆。如此庞大的机动车大军要集中在车道上,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也激发出廊坊人奋力走前列的动力。
自2016年8月7日起,市区免费公交进入常态化,同年9月起,市区机动车尾号限行与北京同步;市区银河路(广阳道至金光道段)机动车道内停车泊位全部取消;出台“最严交规”20条,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被罚款;加强市主城区人行道机动车辆停放管理;公开招聘两批交通管理勤务辅警;市区新增2000多个车位,缓解停车难……
每到一个十字路口,都能听到悦耳动听的儿歌,引导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相互文明礼让。低头注视脚下,斑马线都学会了说话。随着交通知识的普及,百姓自我安全意识在觉醒。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机动车礼让行人,市民文明素养在点点滴滴中提升,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
今日廊坊,光彩照人,熠熠生辉。秋阳下,这里的天空湛蓝纯净,掩映在浓荫绿幕之中。信步街头,在东西南北的黄金段,在车流人潮的聚焦点,在闪闪烁烁的红、黄、绿灯间,交警伫立在那里,他们掌心一推便是秩序井然,手臂一摆又是气象万千。
“大街小巷都是颜色绚丽的鲜花和绿植,占道经营、乱摆乱放的摊贩没有了,文明出行、文明乘车的市民越来越多,让我感觉很温馨。”市民陈思艺说,穿行在廊坊市区大街小巷,目之所及,一条条道路宽阔畅通,一片片绿地生机盎然,让人沉浸在幸福的涓涓暖流之中。
一幅幅机动车与行人和谐相处、斑马线前文明礼让的动人画面在廊坊随处可见,强有力提升和映射着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如果说“畅通走廊”是廊坊的一张名片,那么“绣花式”的城市管理则是廊坊蕴蓄的另一种特质。秉持“工匠精神”,廊坊积极打造“绣花式”城市管理网格,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努力绣好“城市管理之花”。
近年来,我市强化环境治理,通过严厉治理市区乱贴乱画“牛皮癣”,强力取缔占道经营,重拳治理非法营运三轮车、露天烧烤等工作,扮靓城市风景。
放慢脚步,细细留意。乱搭乱建的占道经营小摊不见了,乱堆乱放的杂物、垃圾消失了,映入眼帘的是排放有序的车辆、整洁靓丽的街道、温馨舒适的小区……这一切都得益于广大居民自觉爱护环境和创城意识的不断提升。
华灯初上,驱车或步行,闲庭信步一般,欣赏着绚丽多彩的廊坊夜景。街道整洁、交通井然有序、建筑物极富现代气息,还有闪烁的霓红,流光溢彩的招牌,这些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发展中的强劲脉搏。
翻过灿烂一页,站在新的起点,廊坊有理由、有底气、有信心,踏着稳健不变的步伐,向着全省前列,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绘就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