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磊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每一个廊坊人矢志追求的“幸福梦想”,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提升过程。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事关全市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的大事,这就需要全民动员,只有大家齐上阵,才能共同努力掀起创城新高潮。
心怀“让市民生活更幸福,让城市未来更美好”的梦想,全市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一路高歌,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迈开了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
创城彰显一种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重要载体,通过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和市民文化素质,更加有效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广泛的社会参与能充分发挥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万众一心,群策群力,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而实践也证明,市民热情、积极参与创城,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十余岁的儿童都是创城的生力军,不少退休老同志还利用业余时间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心声,认真观察这座城市,提出了很多详细而实用的新点子。这种热情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具有极强凝聚力的精神,一种为城市文明建设作贡献的自觉精神。
创城需要一种力量。在“我为创城献一策 我为创城作贡献”征集活动中,市民积极献策的高涨热情让人感动。此次征集活动共吸引5000余人参与,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态、谋划者的身份,围绕补齐创城工作短板和创建水平整体提升提出了近1万条意见建议,涉及城市环境品位、道路交通秩序、社区文明创建、市场整治水平、城市人文魅力、市民创建积极性等多个方面。
受到表彰的100位热心市民代表,虽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梦想与追求——努力将廊坊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宜居、和谐、活力、绿色城市。他们对创建文明城市共同的坚守与行动,为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和精神榜样。
创城激发一种动力。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参与,成为廊坊创城工作的原动力和生命力。
在提升城市人文魅力方面,市民何永志建议:以党政机关、窗口单位、中小学校、市民学校为主阵地,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教育;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和节日文明礼仪。
针对提升道路交通秩序,市民许建国建议: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整治交通次干道、背街小巷乱停乱放现象,经教育不听劝告且造成道路交通阻塞的要严厉处罚;建议在市区交通主干道醒目位置增设交通路况信息电子屏,实时通告道路交通流量情况,从而引导车辆分流,避免大面积交通堵塞发生。
市民张万俭在提升城市环境品位方面有独到见解,他建议,按照一栋一景、一街一景、一路一景的要求统筹规划设计建筑物,提升建筑物“颜值”。根据廊坊的地理、气候、湿度和温度等条件,制定一个符合廊坊市情市貌的屋顶绿化计划,实现廊坊四季见绿,三季见花的美好愿景。
“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创城对于生活在廊坊的每一个人来说,只有参与者,没有旁观者。
9月5日,由市文明办、廊坊日报社、廊坊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我为创城献一策 我为创城作贡献”征集活动表彰大会圆满结束。
“读书、看报、做好事”是退休教师马贺年一直以来的行为准则。他积极参与征集活动,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提出多条意见和建议。“提建议的目的是为了做更多的好事,创城需要人人参与。”马贺年说,以后还要抓住机会多为社会、为他人做好事,多做力所能及的事,让“马管事儿”可以被一直叫下去。
也许,对廊坊市民来说,“我为创城献一策 我为创城作贡献” 征集活动只是一个供广大市民参与其中的平台。但是,通过这个平台市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也说明了广大市民关注廊坊的人文环境,也期待廊坊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美丽。
“廊坊是我家,创城靠大家。”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梁雪梅表示,希望全体市民和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要迅速行动起来,更加自觉地做好本职工作,更加自觉地规范个人言行,更加自觉地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更加自觉地维护公共秩序,更加自觉地建树文明形象,更加自觉地参与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继续为创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多出一份力、多尽一份心、多献一份爱。
市文明办、廊坊日报社、廊坊广播电视台联合相关部门会继续将意见、建议不断反馈给市委、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持续推动创城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及时改进、加快整改落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多市民的热情响应,体现了一种参与精神,一种大局意识,一种发展眼光,一种让廊坊“明天会更好”的坚定力量和信念。
全国文明城市,承载着廊坊这座城市的热切梦想,凝聚着廊坊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引领着廊坊人继续谱写更美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