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本报记者 陈童 摄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风骨与灵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廊坊人民的追求与梦想,照亮城市前行之路。
漫步广场游园,徜徉于翠树红花的美不胜收;驻足城市街头,体验车水马龙的秩序井然;流连农贸市场,感受柜台铺面的旧貌新颜……清晨霞光中,一街一景、一物一人的生动剪影,正逐渐连成一座文明之城、活力之城、美丽之城、和谐之城。
一
晨起,城市公园景区以生机蓬勃的姿态拥抱朝霞。
叠翠园、紫竹园、畅新园、清溪园……遍布城区的64个街头游园林木滴翠,清新雅致,实现了市民抬头见蓝天、身边有绿地的愿望。作为一处主题公园,占地660亩、景观面积26万平方米的廊坊文化公园将人文、自然景观糅合为一,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也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蜿蜒小径,曲折通幽;野芳明媚,幽香缕缕;佳木秀丽,郁郁葱葱。或遇游人信步,意气风发,或闻管弦丝竹,清新悦耳。
在这里,一式式沉静有力的太极动作轻巧灵活,剑影在绿树掩映下刚柔交错;一声声清脆响亮的抽陀螺声响彻上空,飞旋的陀螺转开美丽新生活;一缕缕沁人心脾的墨香书香飘过绿野,让文明良好新风尚遍及角落。
在这里,座椅、桥体、垃圾箱等公园设施粉刷一新,“文明与你同行、创建从我做起”“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等宣传标语惹人注目。常有志愿者三五成群,或发放环保手提袋,或提供文明引导服务,或宣传绿色出行、文明游园常识。
市民闫先生正与好友在湖边放歌。他说:“我们热爱音乐,每天早晨5点,在公园梦幻湖边,准时开唱,风雨无阻。在市中心,能有这样一个环境好、面积大的大型游园,真是不错!”
这便是城市与市民的共融共生——城市为市民提供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美好的环境设施,市民对城市增添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多彩的绚丽印象。
位于公园对面的市体育场则更具年轻色彩。
晨间运动,多彩多样:骑行者脊背低伏、目光坚定,迅速冲向远方;晨跑者步伐有序、满身汗水,跑得酣畅淋漓;轮滑者手臂急摆、技巧炫目,留下潇洒背影;亦有情侣相携漫步,低语轻笑;不乏好友征战棋盘,激动喝彩。
廊坊是一座新城,也是一座多彩之城、青春之城、文明之城。以创城为契机,廊坊提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体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全力为美丽加分,为宜居加分,为和谐加分。
二
晨起,市人民公园如一朵娇羞的莲花般绽开。
盛夏正是赏花时节,清晨赏花者有序而不显拥挤。莲正盛,层层花瓣随清风摇曳,“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足以将游人的好心情唱出来。鸟正鸣,一只杜鹃灵动的身影跃入湖边人群的相机、手机中, 层层叠叠的摄像框把这一幕记录下来。细看来,正是“杜鹃装饰了你的镜头,你却装饰了这座城市的梦”。
时代广场上,老人手中的空竹上下飞舞,如林间百灵,振翅而“飞”;孩子们脚下的毽子“辗转腾挪”,像彩色锦鲤,跃水而出;有遛鸟的大爷,三五人一行,聊着今天的趣事;有小女孩安静地挥动跳绳,口中不时念出几个数字;有小男孩嬉戏追逐,银铃般的笑声叫醒沉睡的耳朵。石像边,练剑者、打太极者皆有,他们白衣长袖,颇具仙风道骨。
此处,城市文明气息也愈加凸显。游览车内、草坪花坛里,创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灯杆、电子显示屏、公益广告牌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文明旅游提示语等内容引人驻足。
77岁的李大爷几乎每天都来公园晨练散步,近日的点滴变化被他看在眼里:“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已经不多见。经常看到孩子在大人引导下把果皮、饮料包装等投入垃圾箱,说明市民素质确实提高了。希望大家更加自觉,共同打造文明之城。”
这正是——
廊城八月天,扑面尽芳芬。
开眼五彩绣,入耳三弦音。
黄发携林间,垂髫戏水滨。
暖风随性至,文明处处新。
三
晨起,交通警察用标准姿势保障出行有序。
明珠商厦上的大钟,时针即将指向7点。此时若由时代广场一直南行,一行行温馨活泼的五彩字便映入眼帘——“你让我让路路通畅”“等灯礼让文明廊坊”“亲,咱们一起等灯等灯”……新华路上,主次干道干净整洁,道路标识牌设置醒目,行人机动车各行其道,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7点整,伴随着方寸之间的飒爽转身和标准利落的交通手势,一朵朵耀眼的“警花”出现在车水马龙的廊坊街头。她们身穿蓝色制服,头戴警帽,脚踏皮靴,使用规范的指挥手势在马路中央疏导交通,瞬间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年龄最小的女交警刘雨菲只有20岁,说起话来柔声细语,内向腼腆,打起手势来却是张弛有度,英姿飒爽。“基本上一个灯要做4个手势、2次转身,10分钟一岗,一天下来手势和转身得做500次。”面对高强度的执勤任务,雨菲称自己是“累并快乐着”。
除了在路中央指挥交通,她还负责教育引导行人和非机动车自觉遵守信号灯,文明守法出行。“大部分市民都比较配合,服从指挥。”雨菲说。
扶老携幼,她们和颜悦色;查违治违,她们严肃认真;风雨守护,她们初心不改。她们用责任坚守交警精神,用行动勾画马路风景,用真情催开礼让、有序、和谐的文明之花。
四
晨起,环卫工人用辛勤劳动换来城市整洁。
一辆三轮车,一把扫帚,一个簸箕,“刷刷刷”的清扫之音叫醒了城市的每个角落。条条道路随着他们的脚步渐渐热闹,在盛夏清晨奏响了劳动乐章的第一个音符。
捻露掬曦去,披星戴月归;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扫去尘土,除去顽渍,捡起烟头,清走垃圾。一张黝黑的笑脸,一身橘红色的工作服,在晨晖下格外显眼美丽。
“看到自己清扫过的街道、小区干净整洁,我觉得很满足。”负责银河北路保洁工作的赵云瑞从事环卫工作已经11年,她感慨地说,“创城以来,市民素质有了提高,绿化带里的烟头减少了。时常会有市民拿着废品,主动扔到垃圾车上,还向我们打招呼,每到这时会倍感欣慰。”
作为城市环境守卫者,他们用双脚丈量着城市道路,用双手装扮着城市容颜,与此同时,也用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文明之变——公共设施更加完善,文明素养正在提升,生活环境愈加美丽。
五
晨起,农贸市场熙熙攘攘,一派祥和。
民以食为天。远望,廊坊北方农贸批发市场外观环境焕然一新,购物通道宽敞整洁;近听,叫卖声、询价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瓜熟瓤甜、蜜桃甘美、番茄猩红、叶青茎白……晨光熹微,瓜果蔬香早已弥漫其中,市场内外已是车水马龙。道路两侧文明主题的宣传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的宣传图画,格外醒目。
“以前这里,货物堆积,车辆拥堵,你看如今,到处贴有创城标语和宣传图画,市场井然有序,心里也舒坦敞亮。”摊主王先生感叹道。
环境变美固然让人欣喜,更吸引消费者的是“内在”之美——市场改造更提标,管理制度更严格,特色服务更优质,消费环境更安全。
……
文明是一道风景,也是一种力量。她代表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彰显着一座城市的不渝追求。
逐梦路上,霞光满天。看今日廊坊,文明之风正如夏日晨曦,在无声的流动浸润中,让这颗京畿明珠愈加璀璨夺目、明艳动人!
本报记者 郭伟 葛雪梅 张正兴 裴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