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实践
彰显生命力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了文化自信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价值,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纲领性指导。

  核心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是核心价值观功能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因此,坚持文化自信,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要坚持价值观自信。

  对于当今中国公民来说,价值观自信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功能和独特作用,价值观自信是前提和关键。人们只有对自己的价值观充满自信,在情感上认同、在心理上敬畏,才能在实践中更加笃定地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源自其实践性和科学性

  从根本上说,一种价值观能否被价值主体坚信,取决于价值观自身的品格和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实践的优秀品格。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造、必须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实践体验这一基本原则,吸纳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融汇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理论智慧提炼而成的。依据一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追求和在实践中积累的基本经验,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价值理念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和基本遵循,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凝练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依据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2001年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我们把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价值理念凝练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价值的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把握,是用基本价值理念的形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反映,其科学性及其被认同的程度只有在它所反映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印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抓住和用好了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迈上了新台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和引领,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性、可信性的检验,为当今中国核心价值观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源自其民族性和时代性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独特优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源,也是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它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有之本,具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为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引导和基本遵循。

  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既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腐朽文化;又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与坚持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进行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相结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带有中华民族精神印记的基本价值理念赋予鲜活的时代内容。这样,21世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融汇于人类价值文明之中,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又体现人类共同的美好向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源自其人民性和创新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范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立场研究价值问题的学问,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民性,它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诉求,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服务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其最终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越于其他“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问题是时代口号”。因此,创新性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品格,它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时代呼唤,为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贡献了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提供价值力量的支撑。

  新形势下,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要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反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价值诉求,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开来,使人们在心灵深处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崇高性。(吴潜涛/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上一篇:廊坊市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议
下一篇:文安:“文化+志愿服务”传播文明新风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